2.2纯棉紧密纺色织布的上浆
紧密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纺纱形式。与传统纺纱方式相比,纤维受力均匀,抱合紧密,儿乎没有纤维的内外转移。故紧密纺纱身光洁,毛羽很少,强力 ,伸长小, 纱线条干均匀,成纱结构及成纱质量很高,主要生产高支纱线。与环锭纺织物相比,紧密纺织物于感柔软、悬垂性优良、光泽度好、穿着舒适,是高档的色织面料。随着色衫面料的轻薄化趋势,越来越多的色织原料选用紧密纺纱线,以提高产品档次。
紧密纺纱是纤维在平行、整齐的状态加捻,纤维伸直度高,排列整齐,结构紧密,耐磨性比同规格环锭纱高15%~20%,所以上浆要求降低,可节约浆料。紧密纺纱线捻系数比环锭纺纱高,纤维间的抱合更紧密,纤维内部空隙较小,故浆纱时的吸浆能力较差。紧密纺纱线毛羽减少,纱线张力稍松弛易造成扭结。紧密纺纱线的上浆工艺也与普通环锭纺纱不同,处理不好,易产生干分绞困难,纱线撞筘,断头增加,影响织物质量及织机效率。综上,紧密纺织物上浆时其浆纱工艺应适当调整,以适应紧密纺纱织造的特殊要求。
产品规格:全棉紧密纺60sX 60 s150×100根/英寸。织物组织:平纹地小提花。
浆纱工艺要点:(1)浆液粘度:因紧密纺纱线结构较紧 密,纱线内部的空隙较环锭纺纱小,故纱线对浆液的吸附 能力稍差,为了保证浆液对纱线的渗透,浆液粘度可适当降低。(2)上浆率:因紧密纺纱线耐磨性较好,毛羽少,其上浆 率可相对降低。但粘度和浓度不能过低,否则会导致浆液 被覆不足,浆膜完整度差。(3)为减小浆纱的伸长,浆槽和 湿区的张力要适当小些。(4)中压力:压力大易于浆料的渗透,但因粘度已降低,浆液渗透较好,不需采用太大压力,适中压力即可。
采用无PVA的环保上浆工艺。因紧密纱纤维平行度高、 结构紧密,选用低粘型PR—Su~CP—L浆料,降低浆液的粘度,利于浆液对紧密纱的渗透。浆液配方:PR—Su 37.5 , CP—L 12.5 kg,TB225 60 kg,渗透剂0.24L,蜡片1 kg。
浆纱设备:祖克$432型双浆槽浆纱机。浆纱工艺参数: 浆液含固率11.5%±0.5%,浆液温度(95±1)℃,浆液粘度(7.5±0.5)S(39漏斗,水值3.8 S)。第一压浆辊压力(靠近轴架处)10.5 kN,第二压浆辊压力(靠近烘房处)7 kN。锡林温度:第一预烘烘筒温度120℃,第二预烘烘筒温度,合并烘筒温度95℃。浆纱机车速55~60 m/min,上浆率13%±1%;回潮率5%~6%,伸长率在1%以内。经上浆后,纱线增强率49%,减伸率17%,毛羽(3 mm以上)降低率70%,纱线伸长率0.9%。
2.3纯棉轻薄强捻双绉面料的上浆
纯棉轻薄双绉织物是近年流行的色织品种,具有立体 感强、悬垂性好等特点,兼具棉织物的吸湿透气和麻纱面 料的质感,是高档的色织夏季面料。其形成机理是将强捻度 的经、纬纱在一定张力、温湿度条件下“暂时定形”,经、纬 纱交织成坯布,经后整理热及碱液的作用,强捻纱暂时定形 被破坏,强捻纱解捻,产生收缩,在织物上经、纬向形成立 体感强的不规则皱纹。
轻薄双绉面料通常采用特细号纱线,采用较小的经纬 密度配置。经、纬均采用z捻纱和S捻纱间隔排列。因纱线 细、密度小,纱疵容易暴露在布面,故纱线原料选用质量优 良的紧密纺强捻纱。织物规格:Jc 80 ×JC 80 90×64, 织物组织为平纹地小提花。 因经纱强力低,毛羽少,上浆主要目的是增大强力、提 高耐磨性。强捻经纱在浆纱过程中,受到热湿作用使纱线退 捻产生横向移动,在烘筒处形成束状,使干分绞阻力加大, 产生断头,车头纱线撞筘。因此,从利于分纱的角度,不宜 选用浆膜强度较大的PVA浆料,而选用性能优良的变性淀 粉浆料。同时,双绉面料在后整理加工时,易退浆的织物起 绉效果比不易退浆的化学浆料要好,故选用退浆容易的淀 粉浆或水溶性浆料。
浆纱工艺要点:在保证浆膜的成膜性及织造顺利的条件下,上浆率偏小掌握;改变浆纱工艺路线,减少纱线的浸润长度和伸长;烘筒单层卷绕,以减少纱线的横动位移及弹性损失;适当加大压浆力,保正浆液的渗透;适当减小经退绕张力,增加湿区张力和烘筒张力,减少纱线的横动,保持纱线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