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非离子型扩散剂易在水中形成胶束,缺乏同性电荷的排斥力,对分散染料的分散稳定能力较离子型分散剂差。由于它们对染料有一定的亲和力因此染色时既有良好的缓染作用,又有较强的移染、染能力。但使用非离子型扩散剂时,会产生浊点问题如果将阴离子分散剂与非离子扩散剂按一定比例配使用,会具有协同效应,实用效果较好。目前应用的温分散匀染剂大多属于阴/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复配物。其中,阴离子组分主要作为染液的高温分剂,提高染液的分散稳定性;非离子组分主要作为染的缓染移染剂,提高匀染效果。使用阴/非离子混合面活性剂,可以提高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改善耐热性能。同时由于其可以形成带双电层的混合束,对染料微粒的保护作用更强,分散液更稳定,而起泡性更低,对染料的上染率影响较小。
3.3 溢流染色
由于织物“龙缠柱”的特殊结构,仅仅通过选择料和助剂还不能实现匀染。工艺条件上应以吸附主,高温移染为辅来控制匀染。
以溢流染色为例,从染色开始时就要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控制染色全过程,实现均匀吸附,以保证染色的均匀性与重现性。不应该依靠高温条件保温移染以达到匀染。因此,在低温始染阶段就应控制上染速率,以确保染料均匀吸附。
分形涤纶染色工艺
水洗工艺条件 冷水洗→皂煮(净洗剂DS 2 g/L,95℃×15 min)→热水洗(80℃×15 min)→温水洗(60℃×10 min)→冷水洗
3.4 热溶染色
热溶时间和温度对分散染料在分形涤纶上的吸着与扩散,以及染料从棉纤维转移到涤纶上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设备的限制和车速的要求,热溶染色时间一般维持在1~2 min。温度是指织物上真正达到的温度,实际生产中往往只检查热空气的温度,而忽略织物实际达到的温度。热溶染色的温度虽然越高越好,但也存在极限,即棉纤维在230~240℃下2 min就产生脱水和分解;分形涤纶在260℃左右会熔化,所以实际热溶染色温度控制在180~220℃。
3. 4. 1 分散/活性(轧烘轧蒸)工艺
工艺流程
(1)浸轧分散染料→红外线预烘→热风烘燥→烘干→焙烘→冷却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