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蛋白酶在羊毛防毡缩整理中的应用研究已相当广泛,但能够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很少。主要原因在处理过程中很难将蛋白酶水解反应控制在羊毛纤维表面,从而导致纤维损伤较大。这是因为羊毛鳞片结构紧密,不易水解,往往蛋白酶在水解鳞片层的同时,通过结构疏松的细胞间质进入皮质层,造成对羊毛的主体损伤[1]。因此,将蛋白酶水解反应控制在羊毛鳞片是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本课题采用壳聚糖预处理方法,控制蛋白酶对羊毛纤维内部的损伤,与蛋白酶联合提高羊毛抗毡缩性能。
2.实验
2.1 试验材料和主要化学药品
羊毛毛条,羊毛织物,羊毛纱线。(南通大生红鹿毛毯有限公司提供)
双氧水(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蛋白酶(诺维信),壳聚糖(南通绿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2.2 试验方法
将待处理试样按浴比1:40,在
工艺处方:H2O2 40ml/L,Na2SiO
配置一定量的1%醋酸溶液溶解壳聚糖,依据实验的要求在一定的温度及时间条件下用壳聚糖溶液处理羊毛,水洗,烘干,待用。
蛋白酶2%(o.w.f),pH=8,在
2.3 性能测试
将经过一定前处理后的毛条试样,在
碱溶度={[2.000(1-G)-W]/2.0
其中 G —— 含水率(%), W —— 碱处理后残留试样重(g)
在YG
毡缩率参照GB8628-88、GB8629-88、测试标准及方法,采用GB8629规定的
毡化收缩率(%)=(RM-FM)/RM
面积收缩率(%)=LS+WS-(LS*WS)/100
其中:RM—松弛后长度(mm)
FM—毡化后长度(mm)
WS—宽度收缩率(%)
LS—长度收缩率(%)
采用测试直接染料上染织物的K/S值来确定壳聚糖吸附量的多少。待测织物在COLOR-EYE3100型分光光度计上测其K/S值。
3 结果与讨论
3.1不同预处理羊毛对壳聚糖的吸附
羊毛鳞片外面的类脂层会影响对壳聚糖的吸附[3];双氧水预处理能使羊毛的二硫键氧化而产生磺基丙氨酸,提高纤维表面的亲水性,从而增加纤维对生物阳离子聚合物壳聚糖的吸附[4]。因此应采用首先洗毛去除类脂层,接着进行双氧水处理,然后再进行壳聚糖处理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3.2 壳聚糖不同处理流程对羊毛性能的影响
表1 壳聚糖不同处理流程对羊毛强力、碱溶、毡缩率的影响
| 序号 | 流程 | 强力(cN) | 碱溶(%) | 毡缩率(%) |
| 1 | 洗毛 | 445.5 | 9.21 | 18.15 |
| 2 | 洗毛→H2O2 | 420.1 | 11.10 | 11.90 |
| 3 | 洗毛→H2O2→壳聚糖 | 489.6 | 10.81 | 10.20 |
| 4 | 洗毛→H2O2→蛋白酶 | 400.2 | 15.10 | 9.11 |
| 5 | 洗毛→H2O2→壳聚糖→蛋白酶 | 433.4 | 13.61 | 7.54 |
| 6 | 洗毛→H2O2→蛋白酶→壳聚糖 | 420.0 | 14.20 | 8.47 |
注:壳聚糖处理工艺
从表1分析,由于双氧水处理后使羊毛中的二硫键氧化而使其碱溶度增加,强力下降,说明对纤维存在一定的损伤;生物聚合物壳聚糖能吸附在羊毛表面增加其强力, 另外,壳聚糖填充到鳞片夹角内或某些损伤处,能使碱溶下降;蛋白酶处理破坏了羊毛的鳞片层使其强力下降,蛋白酶处理之前进行壳聚糖处理,羊毛的损伤减小,说明壳聚糖覆盖在羊毛表面,使蛋白酶只能与露出的鳞片尖角部分反应,壳聚糖作为保护剂。
就毡缩而言,壳聚糖包覆在羊毛纤维鳞片外层,使鳞片相互隔离失去作用,从而消除羊毛的定向摩擦效应,减少了羊毛的毡缩性[5];蛋白酶处理水解破坏了鳞片层,使鳞片尖角钝化,也能减小羊毛的毡缩性[6];比较以上两种减小毡缩率的方法,可看出蛋白酶处理较壳聚糖作用更明显;从表1中可以看出防毡缩效果较好的是工艺5和6。
综合强力损伤和毡缩率两个因素,洗毛→H2O2→壳聚糖→蛋白酶工艺中,壳聚糖作为保护剂与蛋白酶联合处理羊毛,可以达到较好的抗毡缩性,同时强力保持率较高。
3.3 壳聚糖处理的工艺条件对羊毛性能的影响
采用洗毛→H2O2→壳聚糖→蛋白酶工艺,分析经壳聚糖不同时间处理后羊毛壳聚糖吸附量和碱溶、强力、毡缩性能变化,以优化壳聚糖的处理工艺。
|
|
|
| 图1 壳聚糖处理时间对K/S值的影响 | 图2 壳聚糖处理时间对碱溶的影响 |
|
|
|
| 图3 壳聚糖处理时间对强力的影响 | 图4 壳聚糖处理时间对毡缩的影响 |
注:1-壳聚糖浓度
由图1可看出,随着时间的增长,壳聚糖的吸附量增加,K/S值也增加,一段时间后,K/S值即趋于稳定,说明此时壳聚糖吸附趋于平衡。从图2可知,在1小时到2小时内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碱溶量减少,说明在此段时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壳聚糖吸附量的增加,吸附在羊毛纤维表面的量也增加,由于壳聚糖能填充到鳞片夹角内或某些损伤处,所以碱溶也逐渐下降。在2h之后碱溶就变化不大,说明壳聚糖就达到了吸附平衡;由图3可看出,随着时间的延长,壳聚糖吸附量的增加,纱线强力也不断增加,这再次说明了壳聚糖作为天然树脂覆盖在羊毛纤维表面能增加羊毛的强力[7];由图4可看出,在1小时到2小时内,随着壳聚糖吸附量的增加,毡缩率下降,说明在这段时间内其作为树脂包覆在羊毛纤维鳞片外层,使鳞片相互隔离失去作用,从而消除羊毛的定向摩擦效应[7]。在2小时后,随着壳聚糖处理时间的增加,毡缩率提高,说明在这段时间内蛋白酶破坏鳞片层的作用减小,这段过程中由于壳聚糖吸附的过多,包覆羊毛纤维的面积过大,影响了蛋白酶发挥其作用,因此,应适当的控制壳聚糖的处理时间,不宜过长。
比较图1、图2、图3、图4中1,2两条曲线,可总结出处理2小时的时候,工艺1与工艺2的碱溶、毡缩率、K/S值均很接近,能达到相同的目的,从节省资源及工业生产的方面出发,应将工艺2作为优化的工艺,即壳聚糖浓度
采用洗毛→H2O2→壳聚糖→蛋白酶流程,分析经壳聚糖不同温度处理后羊毛对壳聚糖吸附量及碱溶、强力、毡缩性能的变化,以优化壳聚糖的处理工艺。
|
|
|
| 图5 壳聚糖处理温度对K/S值的影响 | 图5 壳聚糖处理温度对碱溶的影响 |
|
|
|
| 图7 壳聚糖处理温度对强力的影响 | 图8 壳聚糖处理温度对毡缩的影响 |
注:壳聚糖处理工艺
由图5可看出,壳聚糖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
综合分析,壳聚糖处理的工艺条件,壳聚糖
3.3 蛋白酶不同处理工艺条件对羊毛的影响
采用工艺流程:洗毛→H2O2→壳聚糖→蛋白酶,测试经蛋白酶不同时间处理后羊毛的碱溶、强力、毡缩的变化。
| !vml]--> |
|
| 图9 蛋白酶处理时间对强力的影响 | 图10 蛋白酶 处理时间对碱溶的影响 |
|
| |
| 图11 蛋白酶处理时间对毡缩的影响 |
注:壳聚糖处理工艺
由图9可看出,羊毛纱线的强力随着蛋白酶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由图10可看出,羊毛的碱溶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这说明一方面蛋白酶对纤维表面鳞片层的破坏作用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强,另一方面蛋白酶在水解鳞片层的同时,通过结构疏松的细胞间质进入皮质层,造成对羊毛的主体损伤[1]。因此处理的时间不宜过长。由图11可看出,羊毛织物的毡缩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说明处理时间的增长,蛋白酶处理水解破坏鳞片层,使鳞片尖角钝化,减小羊毛的毡缩性,增加了蛋白酶的防毡缩效果。在40min以后,防毡缩的效果变化不大。综合织物的抗毡缩性和强力,蛋白酶处理时间应选用40min为宜。
|
|
|
| 图12 蛋白酶处理浓度对羊毛强力的影响 | 图13 蛋白酶处理浓度对羊毛毡缩的影响 |
注:壳聚糖处理工艺
由图12可看出,羊毛纱线的强力随着蛋白酶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逐渐下降,这说明了蛋白酶对纤维表面鳞片层的破坏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因此处理的浓度不宜过强;由图13可看出,羊毛织物的毡缩率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而下降,说明处理浓度的提高也增加了蛋白酶的防毡缩效果,在2%(o.w.f)以后,防毡
4 结论
用H2O2→壳聚糖→蛋白酶处理后羊毛织物,可使羊毛的毡缩率达7.3%,纱线强力430cN,强力损失控制3.5%。双氧水处理的优化工艺条件:40mL/L,60min,
相关信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