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测试依据
纵观国内外纺织品测试标准,在考虑服装在穿着时受光、洗、摩等多种作用综合的实际结果的研究,仅有我国的GB/T14575-200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综合色牢度》最为完整,此标准是我国科研人员历经30余年的论证,通过大量的试验数值与实际穿着数值的对比而得出的标准,并在1998年8月在美国召开的ISO/TC38/SC1第18次年会上通过审议,成为国际标准技术报告,现为ISO/TR 12116-2008《纺织品依靠试验室色牢度试验模拟实际穿戴期间颜色变化的方法》
2.3预选方案
考虑服装织物与遮阳织物的服用不同,选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
1)服装织物选定考察2年的实际服用周期,以气候光照→皂洗→刷洗→干燥,作为1个周期,根据GB/T 14575-2009的资料性附录A,预选12个周期的试验室快速模拟试验,2块试样。按照标准GB/T843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气候色牢度:氙弧》对试样进行气候光照测试,测试时间12 h,每间隔29 min向测试面喷水1 min。气候光照测试后的试样,按照标准GB/T392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测试皂洗:试验温度(60±2)℃,浴比50:1,运行30 min。将皂洗后的试样按照标准GB/T 420《纺织品耐刷洗色牢度试验方法》测试刷洗色牢度,摩刷50个往复循环。试样清洗干燥。每一个周期测试后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试干态和湿态状态下的试样UPF和T(UVA)AV值。
2)遮阳织物预选气候光照12个周期。测试12 h,每间隔29 min向测试面喷水,1 min为一个周期。每一个周期测试后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试干态和湿态状态下的试样UPF和T(UVA)AV值。
下一步的研究将对不同面料,根据以上的预选方案进行验证试验,摸索最为合适的试验周期,以定义合适的UPF值对应的防护性能。
3 结语
即使测得的UPF值和T(UVA)AV是相同的,由于预处理程序和测试方法的不同,也会使织物的防紫外线能力有很大差异。因此,研究预处理测试的关联性和统一性尤为重要。将我国的领先标准技术应用于实践,应对不断开发的新型面料,摸索更为合适的预处理程序和方法并加以推广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上一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