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捻气压的大小及加捻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捻接头的外观及强力。为了保证纱线的捻接强力,对加捻气压和加捻时间的长短,要进行反复调试。加捻时间太短,纤维抱合差,外观粗而强力低。加捻时间过长,接头紧密,强力足但外观细。而一般自动络筒机上原有的加捻时间仅适合常规捻度的纱线,但对多组分混纺的半精纺纱线则应增加接头的加捻时间,以增加接头处纤维的紧密度。加捻时间的长短由凸轮及其从动杆螺栓位置控制,通过将凸轮向后旋半格,并对其从动杆螺栓位置进行调试,使捻接效果最佳。
2.1.4接头长度的调节
纤维的整齐度好,在退捻过程中纤维的损失少。过长的接头长度会使外观较粗,因此,纤维的整齐度是决定接头长度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品种的原料组合性能进行调整,使接头外观质量达到理想。
另外,不同的纱支,接头长度不尽相同,低支纱的接头长度相对来讲要短一些,而高支纱的接头长度要求长些,这样可增加纱线的捻接强力,从而保证捻接质量。
如高支的动物纤维类纱线,一般调节档位在5档、捻接长度在2.5cm。而一些纤维较为整齐的低支纱线,一般调节档位在4档、捻接长度在2.0cm。
2.2 改善筒子的内在质量
筒子的内在质量问题主要是咬头,小辫子及擦白等疵点,一般是由于毛羽纠结、断头后纱回缩、打扭、大吸嘴反复抓取等造成,而最根本的原因是捻度差异大、捻度稳定率差。为改善筒子的内在质量,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2.2.1 合理选择络筒速度及张力
染色后的纤维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易产生静电,络筒速度越高,静电越大,纱线的强力、条干等破坏越严重,纱线毛羽愈长,毛羽纠结,易形成咬头。另外,络筒张力也是影响车上断头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将速度和张力要反复调整,使之最佳。
2.2.2 定形处理
为了减少筒纱在生产过程中因打扭、回缩、反复抓取等造成的咬头及小辫子,主攻思路是解决管纱的稳定性。为进一步提高管纱的稳定性,可采取蒸纱热定形和管纱放置20一24h,再进行络筒。对不同的品种,采用不同的定形,促使不平衡的紧张状态下的纤维应力趋向平衡,以稳定捻度,减小缩率,以防止捻度不匀和在络筒中因纱线退捻而产生小辫子扭结的干扰。管纱稳定率提高后,再上车生产,筒子纱的咬头及小辫子等疵点就可消失。
2.3 控制络筒回丝率
对于档次高、价格高的半精纺纱线来说,自动络筒机回丝率的控制意义很大。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回丝。
2.3.1 选择合理的槽筒逆转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