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棉花采摘季节,棉花加工企业要深入棉田、棉农家中广泛宣传棉花“三丝”的危害及控制方法,并协助棉农做好这项工作,形成人人认识“三丝”,人人防范“三丝”的良好习惯。棉花收购期间,棉花加工企业要主动联系棉纺织厂,共商棉花“三丝”控制大计,棉纺织厂要把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自己锁定的供棉企业,共同制定“三丝”控制标准和控制措施。现在许多棉纺织厂制定了“三丝”控制标准,但都是根据本厂生产需要制定的,标准很不统一,使棉花加工企业在三丝控制时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建议国家要出台全国统一的棉花“三丝”控制标准,作为棉花定级定价的依据之一,所有涉棉企业共同遵守。
2.采用利益驱动原则,调动“三丝”控制的积极性。
棉花加工企业要有切实可行的“三丝”控制标准,在棉花收购时,不仅要认真检验棉花的品级、长度、回潮率、杂质、衣分等质量指标,还要认真检验棉花的“三丝”含量,对超过或低于控制标准的棉花,实行价格扣补,充分调动棉农挑拣“三丝”的积极性。同样用棉企业也要如此,但现在有的纱厂宁肯在本厂花大本钱挑拣原棉,也不愿出相应的高价购买无“三丝”棉花,这样既不能保证用棉质量,又挫伤了棉花加工企业控制“三丝”的积极性。
3.加强“三丝”控制,打造企业品牌。
“三丝”控制新理念强调既要保证棉花质量满足用户要求,又要把生产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找到其最佳结合点是当前所有涉棉企业的奋斗目标。创造无“三丝”品牌是棉花加工企业和棉纺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无“三丝”并不是要求棉花或棉纱中无一粒“三丝”,事实上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只是要求棉花或棉纱的“三丝”指标能满足客户需求,做到“三丝”质量零投诉。生产无“三丝”原棉和高档棉纱是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的有力武器,也是适应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