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三丝”是指混入原棉中的对棉花及其制品质量有严重影响的非棉纤维和有色纤维,如化纤、麻丝、塑料膜、塑料丝、线绳、布块、纸片及人、狗、鼠、鸡、鸭等动物毛发羽绒类等。由于“三丝”具有与棉纤维同样轻、细、小的特点,纺纱时难以清除,往往被包卷或附着在纱条上,使条干不均匀,棉纱的棉结和杂质粒数增加,强力下降,断头率增加,降低生产效率;织布时,断头率增加,布面质量下降;染色时,因着色不同,印染效果不理想,影响外观。
“三丝”问题是个困扰着纺织企业的顽疾,为了减少“三丝”对纱布质量的影响,棉纺企业不得不组织专人在棉花投料前将棉包逐包开松撕扯,逐根挑拣,同时在纺纱的各道工序也加大防丝捉疵力度,为此棉纺企业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使生产成本大增。尽管如此,也无法完全扼制住“三丝”的危害,漏拣“三丝”的情况依然存在,客户投诉退赔事件时有发生,给生产和经营带来了极大影响,所以棉花“三丝”控制工作既是生产成本控制的重点又是质量控制的难点。一、棉花“三丝”控制方法
要做好“三丝”控制工作,首先要弄清原棉“三丝”含量状况和产生途经,然后对症下药。2006年1月~6月某棉纺厂抽检各产地原棉360包,共拣出各类异性纤维27250根(详见附表1)。
1.棉花“三丝”源头控制。
从表1可以看出,毛发、线头、塑料丝、塑料片等主要“三丝”都是在采摘、摊晒、包装、收购过程中混入籽棉的,所以棉花“三丝”源头控制是“三丝”控制的重点和最有效的方法。棉花“三丝”源头控制主要有三个途经:收获环节控制、收购环节控制和加工环节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