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微胶囊染色技术
微胶囊用于纺织品染色的技术核心是先将染料 作为芯材制成微胶囊。染色时,直接将染料微胶囊投入染浴,利用纤维、染浴和胶囊中染料的浓度差, 使染料不断释放、吸附和上染纤维,实现无助剂染 色。利用微胶囊隔离和缓释的作用,不仅染色均匀性能够得以较好的保证,还可以达到染料的“零”排 放和纤维的免水洗等目的 ,实现清洁生产。
国内,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对于分散染料 微胶囊染色的研究较为突出,他们对染色的方法、微 胶囊的制备以及相应的工艺和装置进行了一套较为 全面的研究并申请了专利。率先将分散染料 微胶囊染色应用于锦纶6、PTT和涤纶织物的染色 上,对相应的染色温度、浴比、保温时间等参数及废水的回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最终染色产品干湿摩 擦牢度、皂洗牢度和沾色牢度与传统染色工艺相当,都达到了4~5级,且废水的COD和BOD值比常规 染色工艺低得多 。近来,罗艳等进一步对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进行了非条件配色研究和改善PTT染色中低聚物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分散染料染色可以改善常规染色条件下不能配 色的分散染料配伍性,可以改善PTT染色中低聚物 对染料提升性能和染色速率等的不利影响。该技术 已经与多家染色厂合作取得了部分生产规模实验的 成功。
除了分散染料微胶囊的染色研究,其他染料的 研究还尚少。孙晓竹等 以天然色素姜黄为芯材,β—CD为壁材进行了微胶囊染色研究,确定了微胶囊化的最佳包合工艺为:温度50ºC,时间2 h,芯壁 材比1:4,乙醇体积分数为50%。染色后织物的摩 擦及皂洗牢度不经过还原清洗就可达到4级以上, 优于纯姜黄素染色。
埃及研究者E1.Zawahry M M等 对活性染料 微胶囊染色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以70%乙酰丙 酮改性后的大豆卵磷脂为壁材,活性染料为芯材,制得了最大粒径约为16nm的微胶囊。并就羊毛染色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佳染色工艺为:盐用量10% (owf),温度95℃,染色时间60 min,30 min后加入 一定量的曲通100助染。最终染色产品的色牢度和 摩擦牢度等均比常规染色高。埃及研究者还将活性 染料微胶囊对丝织物进行了染色研究,与常规方法 相比,它们的染色牢度差别不大,但染色后的残液几 乎无色,染浴可以再利用,为产业生产提供了一个经 济环保的染色工艺 。
1.3 “色媒体”无盐无碱染色技术
2007年,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申请了“一种纤维材料改质的方法及其染色工艺” 的发明专利 ,提出了“色媒体”无盐无碱染色概念及一种新的清洁生产技术。色媒体无盐无碱染色原 理是纤维阳离子改性研究的发展与完善,纤维阳离 子改性能够较好的实现染料的无盐上染,但还不能完全解决需要加碱固色的问题。德美公司研发并提 出的色媒体染色,可以实现在无盐、无碱、无尿素环 境下与阴离子型染料或涂料进行常规染色,与传统 染色相比,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染料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节省了大量能源。 色媒体无盐无碱染色技术的核心是色媒体的制备。色媒体是一种含有活泼氢和反应性功能团的预 聚物,含氮量为5%~45%,其中至少含有羟基、氨 基及亚氨基等活泼氢基团的一种,以及少量含有异 氰酸酯、环氧基、氯甲基等反应性功能团的一种 。 染色时用色媒体对纤维进行浸轧或喷涂预处理,向 纤维引进阳离子染座从而使得阴离子染料或涂料迅 速上染和固着。 德美公司将色媒体无盐无碱染色用于棉针织布 的染色研究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确定了棉针织布 的色媒体改性工艺为:色媒体用量2%(owf),渗透 剂DM一1231质量浓度1 g/L,60℃处理30 min。 改性后的染色工艺为:染料用量5%(owf),60~ 80℃染色30 min。染色后织物强力保留率和手感 均比传统染色好,得色量也与传统工艺相当,虽然亲 水性较传统工艺差,但基本不影响服用。利用色媒 体无盐无碱染色技术,德美公司通过在染色机中将 不同颜色的活性染料或涂料分别滴加或喷洒到纤维 织物的相应位置,还实现了织物的多色彩染色,与传 统的印花工艺相比,简化了工艺条件,减少了化学品 用量,达到了环保节能目的 。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