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棉氨纶包芯竹节纱仿麻面料的开发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1日

4.2细纱工序

(1)为了能达到仿麻的效果,在纱线特数、竹节规 格、纺纱方法、捻系数等方面做了大量的优选试验,最 终确定经纱选用J 27.8 tex/36 tex竹节纱,节长5 cm, 节距8 cm,节粗1.8倍;纬纱选用J 22.4 rex/36 tex+ 4.4 tex竹节纱,节长5、7、9 cm,节距5、7、9 cm,节粗2.2倍,无规律。

 (2)竹节过渡态的调节。竹节过渡态是竹节与基 纱的过渡状态,它主要通过改变中后罗拉加速、减速过 程中的加速度来调节过渡带的长短。为了使竹节效果 更鲜明,过渡参数PR10、PR11通常偏大调节,但会加 大生产难度,竹节过渡不平缓,加捻效率低,单纱强力 低,细纱工序生产难度大,而且还会影响织造效率。鉴 于后道面料要求不只是为了竹节效果,而是要体现麻 料的风格,对过渡参数宜偏小调节。工艺参数设为PR10=10,PR11=12。

 (3)细纱捻系数的确定。竹节纱捻回传递具有特 殊性,钢丝圈遇到竹节处运行受影响,在竹节处很容易 形成弱捻。为减少后道断头,提高效率,一般竹节纱捻 度要比纺普通纱大10%~20%。一般氨纶纱的捻度 要偏大控制,一方面氨纶纱的强力较正常纱小10%左 右,同时氨纶纱捻度过小,纱线拉伸后,外包纤维容易 滑脱,毛羽加重,纤维散失大。综合氨纶纱、竹节纱各 种因素,经纱(竹节纱)设计捻度70捻,捻系数420(相 对于平均纱特数);纬纱(竹节氨纶纱)设计捻度84,捻系数5oo(相对于平均纱特数)。

(4)钢丝圈的选型。竹节纱随着纱线的粗细变 化,气圈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同时根据竹节规格的不 同,车速较常规低10%一30%,因此选型在兼顾基纱 与竹节的基础上根据节长、节粗状况酌情偏重,以稳定 气圈形态,避免在竹节处由于气圈碰隔纱板形成断头 或毛羽纱。但对于氨纶纱钢丝圈不宜过重,钢丝圈加 重后理论上纱体与氨纶丝分离的可能性增大,而且钢 丝圈磨损严重、温度高,容易形成刀口刮断氨纶丝或熔 断氨纶丝,同时钢丝圈的周期至少要缩短1/3。竹节 纱竹节细度在58.3 tex左右,选用圈型大、散热好的G 型钢丝圈,具体规格为:J 27.8 tex/36 tex选G 6#,J 22.4 tex/36 tex+4.4 tex选G 5#。

   (5)氨纶丝的选择及其工艺参数的确定。综合纱 特数、单强水平、面料的弹力要求及成本各种因素,氨 纶丝选用4.4 tex,预牵伸3.2倍,氨纶丝含量4%。

(6)其他工艺参数。后区牵伸1.25倍,罗拉隔距18mm/29mm,钳口隔距块3.5,前罗拉转速230 r/min, 钢领PG1—4254。

 4.3络筒工序

根据竹节氨纶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张力、车速,以 降低断头,电清隔距既要保证竹节处电清能顺利通过, 也要使纱疵尽可能被清除。短粗的设定长度门限一般 为2—3 cm,幅度门限要根据节粗来确定,当设定纱特 数为平均纱特数时,短粗节的设定幅度应根据竹节纱 特数与综合纱特数的比例关系来确定,如纬纱竹节节 粗2.2倍,实际竹节相对于设定的平均纱特数的倍数 仅为22.4×2÷36︽1.35倍;长粗节长度门限设定要 大于节长,长细节的长度门限设定要大于节距,幅度要 按照基纱同平均纱特数的比例关系确定,对于USTER 电清可同时选用花式纱线功能,如对于5 cm的竹节, 可设定4—6 cm长度内一定门限范围的竹节疵点保 留。主要工艺参数:张力50cN,速度1 100 m/min,短 粗节2 cm x 130%,长粗节15 cm x 100%,长细节15 cm x一50%,花式5 cm~9 cm×150%。

4.4整经工序

(1)整经经轴数的确定原则。每根经轴的经纱根

数要能充分发挥整经机筒子架上筒子个数的最大极

限,减少并轴根数,既能保证片纱张力均匀,又能提高

工作效率,降低电耗。该品种选定经轴数为5根,每根

轴经纱数759根。(2)张力配置。筒子架前、中、后区经纱退绕张力

不一致,后区导纱距离长,纱线张力大,前区导纱距离

短,纱线张力小,要通过不同质量的张力圈才能平衡张

力,使前、中、后区张力趋于一致。前区加张力圈9 g,

中区加8 g,后区加6 g,边纱要多加2 g。

(3)整经线速度450 m/rain,结头型式自紧结,加

压方式为液压。

4.5浆纱工序

(1)浆纱机型选用德国产$432型祖克浆纱机。 该品种总经根数为3 795根,单浆槽覆盖系数只有0.5,因此用单浆槽浆纱难度不大,能保证浆纱质量一 致,又能降低电、汽消耗。

(2)浆纱工艺技术要点。在浆料配方的选用上, 尽量少用或不用PVA,使用了新一代高浓低黏浆料K一5000,在全棉品种上,可完全替代PVA,与棉纤维 黏着力强,浆液内聚力低,干区分绞轻快,毛羽少,易于 退浆,且退浆的废液可生物降解,对环境污染小,具体 配方如下:K一5000 25 kg,变性淀粉62.5 kg,LMA一2000 3 kg,SLMO一02 2.5 kg。

(3)浆纱工艺参数设定。浆纱工艺参数的设定严 格遵循“两高一低”的思路,提高了该品种浆纱时的浆 液含固量,设计含固量为9.5%(供应桶定积0.85 in。),浆液黏度为4.5~5.5 S。配合使用较高的 压浆辊压力,第一道压浆辊压力(靠经轴架侧)8 kN, 第二道压力辊压力6 kN、21 kN,使浆液渗透性能更 好,纱线的圆整度更好,纤维之问更密实,纱线表面游 离的毛羽易于贴向纱身,纱线更耐磨。经过高压,由第二道压浆辊出来的纱线含浆率和含水率都比常压时低,压出加重率为90%,节约了浆料,提高了烘燥效率。各组烘筒温度设计为:A 一:130~C,A 一100~C, C1—490~C。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