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召开的全国土壤腐蚀工作会,原本拟将这批材料全部挖出、整理数据,从而结束这项工作。但在特别赶来参会的师昌绪建议下,会议决定安排长期研究工作,恢复建设腐蚀试验网站,增加补埋点,绘制全国土壤腐蚀图谱。1986年,由于国家科委不再管理具体项目,这项工作再度面临搁浅的可能。又是经师昌绪反复争取,将其纳入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才保证了经费和人员投入。20世纪90年代,受市场化的冲击,基础数据积累这样在短期内见不到经济效益的项目,再次遇到了经费短缺、研究队伍不稳定等严重困难。此时,还是在以师昌绪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才确保了研究队伍得以长期坚持下来。”袁海波说。
在近年来一系列重大工程中,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得到了印证。当师昌绪和有关专家将全国土壤网站三峡三斗坪土壤腐蚀试验站材料埋设33年的试验数据和试验结果通报给三峡总公司和长江水利委员会,并特别提醒“硅酸盐混凝土在三峡地区土壤中埋置33年后强度显著降低”时,师昌绪对基础数据积累数十年的执著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或许觉得“战略科学家”的称呼太过正式,与师昌绪相熟的后辈都戏称他是一个“爱管闲事的老头”。近二三十年来,他管的“闲事”难以计数。
“我的确好管‘闲事’。”师昌绪笑着认同了大家的“评语”:“凡是于国有利、于民有益的事我都要管一管。而且不仅是倡导一下,还要负责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