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图6 和图7 可知,标准染料染色织物的折皱回复角( 经纬向) 最小,而染料Ⅳ染色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最大。折皱回复角随着柔软剂基团中烷基数量的增加而增大,且纬向折皱回复角高于经向。染料对折皱回复角( 经纬向一致) 的影响排序如下:
染料Ⅳ<染料Ⅲ<染料Ⅱ<染料Ⅰ<标准染料
色牢度性能
分别用质量分数为1%、3%、5% 的染料上染棉织物,按前述方法评定染色织物的耐水洗色牢度、耐光色牢度和摩擦色牢度,结果见表3。表3 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级
由表3 可见,织物的水洗牢度随着染色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但仍保持在4 ~5 级,因此试验合成的活性染料具有很好的水洗牢度,可应用于各种用途的棉织物。另外,染料Ⅰ的水洗牢度较其它染料高约0.5 级。
耐光牢度可以达到6 ~8 级,且随着染色深度的增加而提高。染料Ⅰ的耐光牢度高于其它染料。
合成染料的摩擦牢度性能也较好,都在4 ~5 级,其干摩擦牢度高于湿摩擦牢度。
从以上牢度性能分析可知,该试验通过改变染料分子结构,不但赋予织物柔软性,而且不会影响染料的其它性能,可见该合成方法是成功而可行的。
3 结论
试验开发出一种集染色和柔软功能于一体的染料。采用传统方法合成得到标准染料,再进一步制备出含氮活性染料,该合成方法基本成功,但尚待不断完善。4 种功能性活性染料的结构中带有阳离子柔软剂基团,且均为季铵盐组分,即不同链长的活性酯基团,故其染色时具有柔软整理的功能。4 只染料引入柔软剂基团后,最大吸收波长较标准染料发生红移。随柔软剂基团烷基数量增加,染料上染性先增加后降低。染料的功能性和其它性能均令人满意。
<<上一页[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