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整 >

可拓工程在印染企业应用浅谈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8日

可拓学源于三国时期曹冲称象的故事,一大秤不能称超过千斤重的大象,又不能把大象活活杀了,如何称得大象的重量呢?聪明的曹冲驱象上船,在船吃水深度刻上记号,再以石头换,称石即得象重。这种方法就是变化事物的质,也叫物元变换,把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可能问题给解决了。数学中现行的进位制是十进位,而200多年前莱布尼茨受到我国《易经》启发,把十进位制换成了二进位制,建立了计算机科学,从而开创了科学的新纪元。

诸如此类的事物比比皆是,就是在给定的条件下解决人们尚无法解决的问题,可拓工程就是这样一门以解决不相容问题的新学科,它把解决问题的对象、目的和方法用符号和规则表示出来,建立各种数据模型,然后进行分析进行评价选优,以曹冲称象为例,一方面可以水、沙或木头代替石头,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用竹排木排代替船,所有这些都应根据当时的具体条件作不同的分析,找出最简便最实用的方法来。

其实可拓工程就存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国企领导人,民企的老板,还有众多的科研人员及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天天都在“灵动一机”地处理各种矛盾问题,可拓学就是从他们的实践中,总结而来。

开拓市场是企业的首要任务,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开拓市场就要求企业从顾客的实际需要,购买能力和价值观出发,以顾客最终的满意度作为自己取得利润的依据。开拓市场既是发现需求,创新的生产新产品又是推销产品的过程。前者是顾客利益,后者是企业利益,只有这两者很好地结合,企业才能获得回报,取得最好的利润。可拓学建立了可拓市场的理念,需要某种产品并有能力购买该产品的人就是这种产品的市场所在,那么什么是可拓市场呢,就是要采取某个办法,使原来不是这个市场的人进入市场。成为该市场的人,也就是说使不想买该产品的人成为该产品的顾客,那么具体有什么办法呢。

1可拓学起源

2可拓市场

(1)产品的发散性。扩大产品的用途,譬如牛仔布为何多年不衰呢,它既是可作工作服,又可作休闲装,男女老幼都适宜。

(2)产品的变换性。譬如用彩色棉花代替传统的纯棉以适用当前提倡的绿色环保。

(3)产品的相关性。就是根据各行各业的需要,象环保、卫生、医药、保健甚至文化各领域去开发创新的产品,力争“人无我有”掘第一桶金是最艰难的,但回报也是最高。

(4)产品的可扩性。譬如将出口产品,经过技术革新,转移到国内市场,扩大内需,这也是印染企业要认真考虑的一个课题,谁占住先机,谁就获得市场。

(5)产品购买能力的变换性。一方面通过产品质量和外观的改进,可获得市场的占有率也可以同国际接轨,提高产品价格,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技术改造以降低产品成本,把高档产品推销给中低档产品的购买者,这样无论提价或降价都能获得较大的利润。

(6)产品的销售渠道。除传统的订货定单外,还可以建立电子平台,扩大市场影响。……

通过以上这些创新思路,使企业有可以操作的技术去开拓市场,占领市场。

3可拓学的影响

印染新技术日新月异,对生产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企业在变化着的技术条件和市场需求下,如何在新的经营环境中最大限度实现新的有效的管理体系,是每个印染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从可拓学的观点看来,如何使用可控资源和可拓资源是企业生存根本命脉,从实际意义来说人、财、物的竞争,所谓人就是技术人才和熟练工,所谓财就是资金来源,所谓物就是厂房和设备等。传统的国有企业有国家的支持,一向是占据优势,但改革开放后,合资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占据了印染的大半江山,特别在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竞争中国有企业不得不破产倒闭了。为什么,国营企业是落后的管理型,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多层管理,缺乏自主权和能动性。民营企业没有可控资源,他们只能运用可拓资源去生存竞争,去开拓市场。没有人才他们就从科研院校请顾问和国有企业高薪聘请技术人才和熟练工,还有台港等地人员。相互之间互挖“墙脚”人才流动性也大,新项目争着上,以广东潮汕地区为例原有国营织布厂,印染厂基本全部关闭,代之而起的是大大小小的外资及民营企业,而技术人员却是从原有国营厂和外省印染厂流入。在资金方面除了在沿海开放初期掘到的第一桶金外,是向银行贷款。厂房、设备方面也有部份从原有国营企业转租和购入。总之,资源是逐步转到民营企业,而国有企业要走出这个困境,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从可控资源转入可拓资源。需要指出的是,从当前的境况来看,民营印染企业是从市场经济中杀出,它缺少了国营企业的计划性和长远性,在可拓资源中也陷进了新的困境,首先是这几年全国大专院校的调整,印染专业学生数量是在下降中,并且新大学生的择业观也起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愿到生产第一线的企业中去,加上原国有企业的老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也逐渐退出了印染行业新工的培训又跟不上去,所以印染人才青黄不接是企业最头痛的问题,无论是国营企业的领导或者是私营企业的老板,应该关心职工的社保、住房等等福利问题,对其子弟的教育,吃饭问题也要注意到,这样企业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培训好人才。另一方面随着低碳经济和绿色环保的提出,原有生产工艺技术要创新,设备要更新,新的厂房和环保工程也要上马,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又是摆在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1][2]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