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等电点的差异:纤维的等电点与染液的pH 值之间差值,直接影响着纤维吸附染料的多少。山 羊绒的等电点为6.5,羊毛的等电点为4.8,同一酸 性染料染浴的pH值(如2~4时)与山羊绒的等电 点的差值大,纤维带正电荷,能与染料负离子间产生 静电吸附,使吸附量增加,其上染百分率较羊毛要 高。羊绒与羊毛上染百分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始 染阶段,羊绒低温时上染快,羊毛上染温度相对较 高,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增加,羊绒与羊毛上染 百分率的差异趋于接近。采用活性染料染色时上染 速率差异比酸性染料要小。在实践中,染同一色泽 的色号,羊绒要比羊毛多用染料20%~30%。
3.1 羊绒染色禁用可裂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在众多羊绒染色用染料中,酸性染料是常用染料且以偶氮结构的染料居多,其中有些染料在特定 还原条件下可裂解致癌芳香胺,如弱酸性橙R、弱酸 性红B、酸性紫5B等,因此采用这些染料对纤维染 色后,纤维织物与人体皮肤长期接触,染料可能被皮 肤吸收,并在人体内扩散,与代谢过程中释放的成分 混合并产生还原反应形成致癌的芳香胺化合物,这 种化合物经过一系列活化作用使人体细胞的DNA 发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因此,各国禁止在织物上使用特定(即还原)条件下 会裂解产生24种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此24种 致癌芳香胺的毒性和名称为 : ①属MAKⅢA1的致癌芳香胺4种,即4一氨基 联苯、联苯胺、4一氯一邻甲基苯胺、2一萘胺。 ②属MAKIUA2的致癌芳香胺20种,即邻氨基 偶氮苯、2一氨基一4一硝基甲苯、对氯苯胺、2,4一二 氨基苯甲醚、4,4 一二氨基二苯甲烷、3,3 一二氯联苯胺、3,3 一二甲氧基联苯胺、3,3 一二甲基联苯胺、3,3 一二甲基一4,4 一二氨基二苯甲烷、2一甲 氧基一5一甲基苯胺、4,4 亚甲基一二一(2一氯苯 胺)、4,4 一二氨基二苯醚、4,4 一二氨基二苯硫醚、 邻甲苯胺、2,4一二氨基甲苯、2,4,5一三甲基苯胺、 邻甲氧基苯胺、4一氨基偶氮苯。
3.2羊绒染色禁用铬媒染料
目前有染料索引号和已知结构的铬媒染料有 237个,其中深色品种(包括蓝、绿、棕和黑色)有 122个、中色品种(包括红和紫色)有71个、浅色品 种(包括黄和橙色)有44个¨…。 目前,全世界毛用染料的35%都属于媒介染 料,年消耗量为7 700 t,其中我国占总消耗量的 29%。使用铬媒染料对纤维或织物进行染色时会产 生铬污染,如染色后其排出液中含有铬、染色的服装 和纺织品上存在着可萃取的铬等。鉴于排放的铬、 特别是六价铬离子对人体和水生生物的危害很大, 而且又不容易生物降解,世界各国都对排放的铬含 量进行了严格限制,例如德国规定直接排放的铬限 量为0.5 mg/L、意大利为2 mg/L、泰国为0.5 mg/L、 日本为2 mg/L、加拿大规定排放的总铬量在 2.5 mg/L以下,欧盟明确禁用铬媒染料染色。因此 对于媒介染料染色的铬污染问题在我国更应该给予 充分重视。
4 结语
在羊绒染色中,酸性染料特别是强酸性染料,染 色湿牢度差,相当一部分酸性染料属禁用染料,而酸 性媒介染料染色工艺繁复,且在生成络合物时,织物 色光通常变化很大,不易调整,其中的铬媒染料对环 境污染更加严重。金属络合染料染色色光萎暗,染色过程复杂、染色时间长(5~7 h)、能耗大、设备利 用率低、羊绒损伤严重,1:1金属络合染料对纤维的 损伤大,1:2金属络合染料则匀染性差,色谱不 全… 。活性染料具有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且染色 过程和所需时间与酸性媒介染料相当,各项色牢度 优良等优点,可替代酸性媒介染料染色,在羊绒羊毛 染鲜亮颜色方面,活性染料一直占据稳定的份额,但 活性染料替代酸性媒介染料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活 性染料的固色率不高,上染百分率达不到媒介染料 的水平,尤其染深浓色时不及媒介染料染品色泽饱 满,由于水解的缘故,其染色残液的着色度也比较 高,有数据表明,活性染料染色过程中染料的损失程 度达20%~50%,这无疑增加了处理污水时的脱色 负担,且价格和用量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