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P1’T毛条染色严格按PTT纤维的特性染色,严格执行低温染色:中浅色100~110 ºC,深色 110 ºC,不能超过1l0 ºC。PTT玻璃化温度较低,因 此当温度超过55℃后,升温速率就要放缓,最好能 在70—80℃左右保温一段时间(或15 min),防止 染花,然后升到沸染温度,达到竭染 。
③混色条混合要均匀,PTT纤维毛粒多,复精梳 工序要调整精梳工艺,控制好毛粒指标,严格控制毛条的含油、回潮。
④要求B306成品毛条豪特长度不小于67 mm, 30 mm以下豪特短毛不超过12%。
⑤纺纱的技术关键是控制好纱线条干,从前纺开始各道优化工艺参数,选择合理的车速及牵伸倍数,优选工艺流程,适当增加混合道数,使原料进一 步混合均匀。
⑥细纱重点减少毛羽,严格控制粗细纱CV值。 细纱机车速≤8 m/min,自动络筒机车速
700 m/min,经纱要求上新倍捻或加弹捻线,倍捻机车速16 m/min,清疵后万米纱疵9级有害纱疵个数 ≤40。
⑦保证各道工序严格按工艺要求执行,设备运转状态良好,以及各纱线工艺通道光滑、不挂毛,避免产生意外牵伸。
⑧成品筒子毛纱进行预湿处理;预湿间要求:温度37~39℃,湿度≥85%,预湿时间12 h以上。
⑨针对不同整经机、织机,合理安排工艺参数,控制车速,预防各类硬性织疵的产生。
⑩确保整经机经轴有弹性,平整。
11调节不同织机的引纬张力,确保相同色号或组织结构的产品下机坯布幅宽偏差控制在-4-1 cm以内。
12PTT纤维对定形工艺有严格的要求,要保证PTT的弹性功能,定形温度不能高于160℃。
13需考虑日本青山检测的其他物理指标要求,按不同花型制定不同工艺路线(注意PTT产品对于热效应比较明显,强力损伤较大,确保热定形温度,车速准确性)。
14成品纬向弹性伸长要求达到10%,染整成品 幅宽严格控制在155~157 cm,避免拉幅。
15定形时幅宽控制要准确,争取一次成功,避免回整影响指标。
16染整要保证给湿均匀,间歇时间充足。
2.2 工艺设计
工艺要求 为:
定形1:温度150℃,开幅154 cm,车速 18 m/min,浅色注意防污。
平洗:12#32艺,浅色产品换干净的水生产。
洗缩:压辊压力40 kPa。
皂洗:250 m/min×85 min(双面)/75 min(单面),水温42℃,风量70%。
加料:20 L/槽,冲洗150 m/min,双匹单圈。
烘干:下机幅宽158 cm,温度130 cI=,超喂10% (开幅156 ClTI)。
烧毛:火口天然气压力1.3×10。kPa,背烧,一
正一反,车速100 m/min。
柔软:柔软剂质量浓度25 g/L,温度130℃,下机幅宽159 cm,超喂8%。
定形2:温度160℃,车速33 m/min,下机幅宽 160 cm,超喂8%。
KD罐蒸①:30000工艺(蒸前处理包布)。
KD罐蒸②:30002工艺(蒸前处理包布)。
给湿:间歇2 h。
成品幅宽:155~157 cm。
3 织物纬向弹性伸长变化分析
针对主要影响织物弹性伸长和回复的设计参数進行对比试验,主要参数包括组织,上机幅宽,PTT 含量,紧度及纬经比。
3.1 PTT含量
纬纱PTT含量对织物弹性伸长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知,PTT的投料方向和数量,对织物弹性伸长和回复影响很大,PTT纤维投料在纬向时,织物伸长和回复均好,尤其当PTT含量在纬向为40%时,织物伸长和回复最好。
3.2 捻度
毛纱(细纱/股纱)捻度变化对织物弹性伸长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捻度大的织物伸长和回复好。PTT纤维混纺毛纱的捻度比常规捻度高 出40~80捻/m,对织物的弹性改善比较大。
3.3 上机幅宽
上机幅宽对织物弹性伸长的影响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上机幅宽略小时,织物伸长和回复都在合格值的边缘,不易合格。上机幅宽增大5 cm以上后,织物伸长和回复比较稳定,试验数据
比较容易满足指标要求。
3.4紧度和纬经比
紧度和纬经比对织物弹性伸长的影响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织物的紧度和纬经比对指标数据影响较大,织物比较紧密,纬经比较大时,增加了毛纱在织物中的屈曲波,有助于提高弹性。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