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颜色技术原理及在印染中的应用( 一)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1日

视细胞感光产生的信号由图5所示的各种细胞进行处理,再由约100万根视神经将其传送到大脑。在视神经穿过的网膜处没有视细胞,因而对光没有感知能力,该点称为盲点blind spot)。
 

3.2人眼的适应性和光谱光视效率  。
 

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天然光源和人工光源的明亮程度都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人眼在照度为lO lx的直射日光下,以及在照度为0.000 3 lx的没有月光的夜晚都能看到物体。为了适应如此宽广的照度范围,人眼可用改变相当于照相机光圈的瞳孑L大小来调节光量。瞳孑L直径的变化范围为2~7 mm,可见由瞳孑L实现的光量调节能力达到l2倍。
 

当然,仅靠瞳孑L直径的调节是不够的。如前所述,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分别在明视觉和暗视觉条件下起作用,并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和分辨能力,因此人眼通过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的分工协作,使视网膜的灵敏度大幅度地改变。人从暗处到亮处时,视觉由暗视觉经介视觉转为明视觉,这种视觉状态转换约需1 min,然后人眼就会习惯明亮的条件。相反,从明处进入暗处时,视觉由明视觉经介视觉向暗视觉转移,这种变化要达到完全适应约需30 min时间,可见人眼要达到暗适应状态是比较费时的。

在明视觉条件下,杆体细胞的光化学反应得到饱和,对光不再反应,只有锥体细胞工作。锥体细胞的光化学反应也有一个饱和上限,约为10 cd/m ,超过这一上限会产生刺眼的不快感。在暗视觉条件下,杆体细胞起作用,并且它对光响应的灵敏度非常高。但是,如果进一步降低亮度,则最终杆体细胞将不能感知光亮。这种不产生响应的极限亮度与实验条件有关,约为10 cd/m 。如考虑到人眼内部的光吸收和散射以及视网膜的吸收效率等因素,这个极限亮度相当于5~l4个光子(pho-ton)。同样,锥体细胞的感光也存在一个极限亮度,但它可达杆体细胞灵敏度的1/100~1/1 000。实际上,能使高灵敏度照相用卤化银微粒起反应并显出银像的极限亮度也至少需要4个以上的光子,这与杆体细胞有大致相等的灵敏度。不同波长的光引起人眼的感受程度是不同的。即使功率相同但波长不同的单色光,人眼感到的明亮程度也是不同的 。图7所示的曲线证实了人眼的这一特性,它们表明了人眼观察不同波长的可见光达到同样明亮度时所需的辐射能量。

图7中的两条曲线分别通过两种照明条件下的实验获得:曲线1代表锥体细胞的光谱响应特性,这是在明视觉条件下(亮度大于3 cd/m2),由许多观察者调节不同单色光谱去匹配一个固定的白炽灯光所得到的平均试验结果;曲线2为杆体细胞的光谱响应特性,这是在暗视觉条件下(亮度小于0.001 cd/m ),重复同样的实验而测得的数据。可见,在明视觉条件下,用不同波长单色光匹配一固定亮度所需要的相对辐射能量,在400rim波长附近有很大的值,在555 nm处降到最小值,到700 nm以后又增加到很大值。这说明人眼对红光及蓝光和紫光的感受性很低,对黄绿光最敏感;在暗视觉条件下,其单色光能量最低值位于507 nm波长处,即杆体细胞对光谱的蓝绿部分最为敏感。
 

为了获得人眼的光谱灵敏度,通常采用匹配(matching)的方法,即选定某波长作为参照光,任意波长A的光为待测光,调节待测光的辐射能量使该待测光的明亮程度与参照光的明亮程度( )一致。设匹配好的待测光的辐射能量为 ,比例常数为K,则: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