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数码印花的发展及现状¨’5'坦J数码印花技术是数字技术与传统印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传统印染行业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在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数码印花代表着未来印染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我国纺织品数码印花从认识到应用经历了十年左右的时间,业内人士对它的优越性产生了较多的共识,并称为“一次纺织印花工艺技术的革命”或称为“万能印花技术”。因此,业者对这项技术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近年来,纺织品数码印花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虽然机型、印料、从业者都在增多,但就纺织品数码印花
产品而言,大部分仍停留在转移印花,很少有直接喷在纺织品面料上的。纺织品数码印花的发展现状可以从印花系统、数码印花机和印料三个因素来加以说明。
1.1数码印花系统
纺织品的数码印花开始于1970年代,旨在开发不接触印花系统,用数码产生多色图案。在1990年代取得快速发展,完成了从技术模型到生产应用的转变。在1999年巴黎国际纺织机械展上,数码喷墨印花系统获得业内广泛关注。当时,所设计的大多数生产系统分辨率很低,仅仅用于地毯和立绒家具布的印花,而且用于印花的染料还需经过特殊的筛选,使这项技术推广应用受到限制。美国Milliken公司的Millitron系统和奥地利Zimmer公司的Chromo Jet系统,开始都是运用电磁阀原理,利用计算机控制喷墨及气流喷射来达到按图案要求印出所需花型。当时印制精度(分辨率)不高,只有20 dpi左右,最高也只有40 dpi,不适用于服装等纺织品的印花,只可用于地毯印花。到1980—1990年代,由于喷头制造技术的改进和提高,运用了加热气泡和压电方式的喷头,提高了印花精细程度,才又掀起了研究数码印花的热潮。如日本Seiren公司1987年从事CAD压电式喷墨印花技术的研究,开发了Viscotecs系统,1990年开始投入大量生产;日本钟纺和佳能公司1993年开发了“奇妙印花”系统(气泡式);大约同时期日本Konica和住友开发了Nassenger系统(压电式)等喷墨印花设备。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读出图案原稿(或扫描输入或直接输入图案的数码照相软件),加以数字处理后,直接在织物上进行喷墨印花,即数码纺织品喷墨印花技术。据说Ft本Seiren公司的Viscotecs系统1998年生产纺织品达1000万平方米,销售额达120亿Et元。各类纤维如棉、毛、丝、涤纶、耐纶和弹性纤维等均有;机织、针织、起毛、人造毛皮等齐全,成品适用范围广泛。现在世界各地如意、比、德、荷、法、美等国均在发展。
1.2数码印花机
纺织品数码印花机的机型还没有完善定型,纺织品数码印花机来自印刷业的喷墨打印机或叫喷绘机,目前国内外生产此类设备的厂商众多,机型数以百计,但专门用于纺织品印花的喷墨机不多。
荷兰Stork公司于1999年首次推出Amber数码印花机,目前经改进后,可采用酸性染料进行真丝绸和锦纶/弹性丝绸印花,也可采用涂料印花或分散染料转移印花,从而使该机可在任何一种坯布上进行高质量印花,而且不需进行前后道处理(除了涂料印花的热固色外)。此外Stork公司还推出Zir-con涤纶印花机和Amethyst印花机,适用于高产量卷装进出印花,可用于打样和小批量生产。尤其适合印花厂试销产品和批量定制产品生产。Amethyst 印花机可在棉、真丝和粘胶等不同坯布上印花,采用8色连续喷墨技术,可进行照相真彩印花或者可精映批量印花色彩和质量的全真打样;可用CAD文件、扫描图像或数码照相直接输入机内,在最大幅宽达1650 mm的坯布上印花。每天印花产量可达350 m,装机布卷最长可达250 m,油墨储存量可供最多16小时的不间断印花。Amethyst采用Windows平台Stork/Lectra软件,与Stork、Lectra及其他多种CAD设计软件包兼容。
在中国,杭州宏华数码公司大约从1997年左右开始研究开发数码纺织品喷墨印花技术且进展较为迅速。2000年7月由原国家纺织总局、浙江省科技厅组织鉴定,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除部分喷头进口外,其压电式印花设备、计算机软件均自行设计制造。
1.3印料
印料是纺织品数码印花的核心器材,刚开始,瑞士汽巴公司提出的三种墨水(即活性染料、酸性染料和分散染料)国内从1990年代后期就开始研制。分散染料颗粒易使印花机喷头堵塞,颜料墨水对粘合剂品质要求多;此外,对同色后处理的温度条件、各项色牢度及手感柔软度都是考核它们的主要内容。从今天的角度和信息资料看,各种墨水品牌很多,生产厂商都在宣传推广各自的产品,但没有哪个在实践应用中得到一致好评。我们知道,一个染料(颜料)墨水的体系(4色、6色、8色)在印花过程中有一个配色软件,该软件有特定的专用性,应用于不同机器型号也有差异。所以每个墨水制造商推出自己墨水的同时还要提供配色软件,这是一个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对印花产品的色泽层次、鲜艳度、丰满度品质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