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工艺技术措施
3.1开清棉
Tencel纤维含杂少易于开松,因此清梳工艺宜采用轻打、少落、合理分梳、慢速的原则。为防止退卷时黏连,棉卷定量偏重控制;适当加大紧压罗拉的压力,提高纤维间的抱合力;同时注意尽量避免在棉卷成卷时加粗纱,减少纺纱时出现白竹节。开清棉主要工艺参数:A002D型抓棉机打手伸出肋条2 mm,打手间歇下降2 mill,小车运转率90%以上;FA106A型开棉机打手速度480 r/rain,给棉运转率95%;A076F型成卷机棉卷干定量390 g/m,不匀率1.0%以内。
加工纯棉时适当提高抓棉机打手转速,减小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实现均匀抓取,抓小、抓细。其次,FA106B型开棉机采用豪猪打手,放大尘棒隔距,加大除杂效果。A076F型成卷上加装自调匀整装置,棉卷干定量380 g/m,不匀率1.0%以内,棉卷含杂控制在0.6%以下。
3.2梳棉
T
encel纤维采用较低的锡林、刺辊速度,放大刺辊与给棉板隔距。根据Tencel纤维性能特点,选用MCH42型盖板针布。梳棉主要工艺参数:刺辊转速748 r/rain,锡林转速354 r/min,盖板速度130 mm/min,盖板与锡林的隔距0.20 mm、0.23 mm、0.23 mm、0.25 mm,锡林与道夫隔距0.13 mm,生条干定量20 g/5 1TI,出条速度90 m/min,相对湿度控制在64%左右。采取以上工艺措施后,Tencel生条棉网清晰度好,重量不匀2.0%。
加工纯棉时采用52型针布,严格平、揩车检查,保证“四快一准”状态。包裹的锡林金属针布尽量不磨或少磨,增加锡林、道夫针布的锋利度。梳棉主要工艺参数:刺辊转速910 r/rain,锡林转速430 r/rain,盖板速度278 mm/min,盖板与锡林的隔距0.18 mm、0.20 mm、0.20 mm、0.23 mm,锡林与道夫隔距0.1 mm。生条干定量22 g/5 m,出条速度120 m/rain。采取以上工艺措施后,生条棉网清晰度好,重量不匀2.0%。
3.3 精梳
采用后退给棉,尽量使用一种精梳机型,稳定精梳落棉率;保证精梳机顶梳、锡林针布锋利度,彻底清洁锡林、顶梳的嵌花和棉结。精梳主要工艺参数:锡林转速250钳次/rain,落棉率18%~20%,精梳定量22 g/5 m。经测试,精梳条干CV3.3%,棉结l0粒/g,杂质24粒/g。
3.4 并条
Tencel纤维预并条采用8根并合工艺,以降低Tencel纤维的重量不匀率。Tencel预并条与精梳条进行两道并条混和,头道混并采用4根棉精梳条与4根Tencel纤维预并条喂入,二道并条也采用8根并合。预并和混并头道后区牵伸偏大掌握,牵伸倍数接近并合数; 昆并二道采用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以改善条干水平。考虑到静电问题,宜采用较低的车速,并加强胶辊的抗静电性能和胶辊的清洁工作,相对湿度控制在62%左右,以保证生产的稳定以及棉条条干水平。预并条定量22 g/5 m,后区牵伸1.77倍;混并头道定量22 g/5 m,后区牵伸1.58倍;混并二道定量21 g/5 m,后区牵伸1.25倍。预并及混并罗拉隔距均采用 10 mm x 22 mm,出条速度均为311 m/min。
3.5 粗纱
粗纱工序采用“大隔距、大后区牵伸、适当捻度、小张力”的工艺原则。主要工艺参数为:干定量5.5 g/lO m,后牵伸倍数1.3倍,捻系数84,罗拉隔距8 mm×20 mm x 31 mm,锭子初始速度800 r/min,小纱速度900 r/min,大纱速度800 r/rain。钳口隔距6.5 mm,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经测试,粗纱条干CV值6.0%,重量不匀1.0%。
3.6 细纱
3.6.1 JC—SF型竹节纱装置参数设定根据竹节纱规格,开机频率可设定为10 Hz~15 Hz。
3.6.2竹节纱规格及纺纱工艺参数
本次所纺竹节纱规格为:节长3 cm~5 cm,节距10 cm~18 cm,节粗1.4倍,基纱号数25 tex 竹节号数35 tex,平均纱号27.9 tex。细纱机主要工艺参数:罗拉隔距18 mm×35 mm,选用硬度较低的888型胶辊,前胶辊前冲3 mm,中铁辊后移2 mm,金属上销,后区牵伸1.3倍,钳口隔距4 mm,钢领选用PG1-4254型,钢丝圈选用6802型2号。细纱捻系数偏大掌握在380~410,前罗拉速度偏低掌握在205 r/min,相对湿度控制在62%左右。
3.6.3 竹节纱试纺程序
根据竹节纱的设计规格,输入节长、节距、节粗等设计参数,按下列程序进行开车试纺。第一,试质量。当试纺纱达到试验长度时,检查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如有差异可调整传动比进行质量试验直到合格。第二,试捻度。捻度差异控制在±3捻/10 em。第三,试节长、节距。当试纺纱达到500 m时检查节长、节距,如果不能满足需要,可采用基纱修正系数、竹节修正系数进行修正。节长、节距确定后,再检查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如有差异可调整传动比进行质量试验直到合格。第四,试节粗。采用称重法来测定,如不能满足需要,调节显示屏上竹节倍数进行修正直到合格;当以上项目均达到要求后就可以正常开车。
3.6.4 操作管理
加强操作检查和管理指导,采取细纱断头后换管接头;改进操作方法,换粗纱由分段操作改为粗纱齐上齐下。
3.7 络筒工艺
络筒机配备AWE800型光电式电子清纱器、纺化纤空气捻接腔和专用气圈破裂器。
3.7.1 筒纱毛羽
在生产竹节纱时要注意竹节部分毛羽的增长,导纱通道对纱条的压力一定要小,我们在电脑中设定为单纱强力的20% 。络筒速度偏低掌握,一般不超过800 m/min。经测试,筒纱3 mm毛羽90根/10 m,毛羽增量较低。
3.7 2打结质量
棉Tencel混纺竹节纱对最低强力的要求很高,一定要达到平均强力的80%。在自动络筒机配置了纺化纤空气捻接器,优选解捻压力和加捻压力,确保捻接强力达到平均强力的80%。经测试,捻接强力损失率12%,捻接失误率12%。
3.7.3 清纱参数设定清纱参数设置:棉结设置参照同号平纱,为纱线直径的4.2倍;短粗直径设定倍数比同号平纱大0.2倍,设定为1.8倍,长度1.6 em;长粗直径设定倍数比同号平纱大0.1倍,设定为1.7倍;长度稍大于设计最长竹节长度;其余清纱参数关闭。
4成纱质量
经检测,管纱实际号数27.9 tex,单纱修正强力500 cN,单纱断裂强度17.9 cN/tex,单强cv6%,重量CV 2%。管纱3 mm毛羽40根/10 m,筒纱3 mm毛羽90根/10 I1。竹节纱节长、节距、节粗等各项参数达到设计要求。
5 结束语
精梳棉与Tencel纤维混纺竹节纱的纺制,应对Tencel纤维进行预处理,改善可纺性,采用Tencel纤维预并,条子两道混并的混和工艺。在前纺各工序,合理配置工艺参数,改善半成品质量。应根据智能型竹节纱装置技术特点,制定并实施相关试纺测试程序,使竹节纱节长、节距 节粗等参数达到设计要求。通过优选胶辊、胶圈,解决好绕花断头问题,稳定生产;合理掌握细纱捻系数及车速使纺纱顺利进行;适当降低络筒速度,减少毛羽;合理设定光电式清纱器清纱参数,有效清
除纱疵。结果成功纺制出精梳棉/Tencel 50/5027.9 tex竹节纱,成纱质量达到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