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2可知,随着染浴pH值增大,棉和铜氨纤维K/S值均呈提高趋势,在同样的染色条件下,铜氨纤维上染率高,K/S值较棉纤维高,得色深。染液pH值为11.0时,棉和铜氨纤维的色差最小,同色性较好,此时,混纺纱线的皂洗牢度和摩擦牢度均较优。
2.2.2温度
按1.2.1节二浴前处理工艺对棉、铜氨、棉/铜氨混纺筒子纱进行处理后,按I.2.2节工艺,在不同染色温度条件下对其进行同浴染色,测定棉和铜氨染色纱线的K/S值、AE及棉/铜氨混纺筒子纱的色牢度,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棉和铜氨纤维K/S值均逐渐提高,混纺纱线牢度也越来越好。当染色温度在60—70℃时,棉与铜氨纤维各项染色指标差距较小。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染色温度升高既有利于纤维的膨化,又可加速染料分子的扩散,有利于染料的上染,但温度的升高也会加速染料的水解,使纤维的得色量下降。棉/铜氨筒子纱染色初期,由于染色温度由常温加热至高温,纱线急剧膨胀打乱了筒子纱的内部结构,从而会造成染色不匀现象,所以棉/铜氨筒纱染色宜采用阶梯状升温工艺,染色初期温度控制在30℃,染色温度选择60℃为宜。
2.2.3染色时间
按1.2.1节二浴前处理工艺对棉、铜氨、棉/铜氨混纺筒子纱进行处理后,按1.2.2节工艺,在不同染色时间条件下对其进行同浴染色,测定棉和铜氨染色纱线的K/S值、△E及棉/铜氨混纺筒子纱的色牢度,结果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