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处方,(g/L)
活性红B一3BF/%(o.W.f) 1
纯碱 10
氯化钠 40
浴比 1:50
染色工艺曲线
2.3表征
2.3.1上染百分率
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染色前后染液的吸光度,计算上染百分率。
2.3.2色差AE
采用瑞士Datacolor电脑测色仪,测定相同染色条件下染色的甲壳素和阳离子改性棉织物的L*a*、b*值,计算它们之间的色差 △E。色差 △E越小,表明甲壳素与棉纤维同色性越好。
2.3.3染色牢度
耐洗色牢度按GB3921.3.1997《纺织品耐洗牢度:试验4》测定,并评定褪色与沾色牢度等级;耐摩擦色牢度按GB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测定,并评定沾色牢度等级。
3.1 阳离子处理工艺条件对染色的影响
3.1.1 阳离子化试剂浓度对染色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醚化剂对棉织物进行预处理后,按染色工艺采用活性染料对改性棉色,测定改性棉上染百分率及其与甲壳素之间的色差,研究阳离子醚化剂浓度对染色果如表1所示。时,阳离子棉与甲壳素之间的色差△E最小,同色性效果较好。原因在于棉纤维经阳离子化改性后,纤维分子中接上了共价键键合的阳离子正电中心,而活性染料在水溶液中呈阴离子状态存在,与其形成库仑引力,因此纤维对活性染料的吸附增加,上染率提高。综合考虑,选择阳离子化试剂浓度为509/L。
3.1.2氢氧化钠用量
改变预处理工作液中的NaOH用量,对棉织物进行预处理,采用活性染料染色后,计算改性棉上染百分率及其与甲壳素之间的色差,结果如表2所示。
表2NaOH用量对染色结果的影响
表2中,随着NaOH浓度增加,改性棉上染百分率先增大后减小。原因是氢氧化钠在改性过程中起双重作用,一方面它可使纤维素生成Cell—o.,另一方面它能使改性剂的反应部分闭环,生成能与Cell—O’反应的环氧基。随着NaOH浓度的增大,部分改性剂闭环产物发生水解,失去反应活性,从而丧失了与纤维反应的能力。当NaOH浓度高于159/L时,改性剂催化水解加速,致使其失效。从实验结果中可看出,当氢氧化钠浓度为15e,/L时,甲壳素与阳离子改性棉色差最小。
3.1.3阳离子化处理时间
对棉织物处理不同时间,测试不同预处理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