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组实验又以同样的方法重新做了另外一组实验,结果是:颜色也有差异,但整体颜色和色光有很大的相似性。把以上四个纱样做好标记织成小样布,每块小样布分成四块,把四个小样的每一小块缝在一起,缝好的其中一大块不做任何处理,作为标准样,缝好的其余三大块分别进行水洗(普洗、漂洗、酵洗),再观察颜色变化。
1.2.3结果与讨论
从表2可以看出,在其它参数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染液保险粉含量的逐步降低,纱样颜色由深到浅,甚至浅至蓝色。此时靛蓝染液的稳定性已经被破坏,色光由红到特红,甚至浅至蓝色。
随着染液保险粉含量的逐步降低,从水洗后的颜色看,染色深度逐渐降低,上染率也降低;从纱的透芯性来看,环染效果越来越差,说明染液渗透性越来越差;与标准样对比,洗前与洗后颜色相差越来越大,即随着保险粉含量的降低,染色牢度逐渐变差。要想获得红光、灰暗的纱样,就必须使染液保险粉含量控制在0.25-0.5g/l之间。
2结论
2.1提高染液PH值,纱样色光逐步变青、颜色逐步变浅、色泽变亮、染液渗透性增强、染色牢度增加。实际生产中正常染液PH值应控制在10.5-11.5之间,10.7-11.2之间为最佳,高PH值染液应控制在12.0-13.5之间.
2.2降低染液保险粉含量,纱样颜色逐步变浅、色光逐步变红甚至浅至蓝色、色泽变暗、染液渗透性降低、染色牢度减弱。实际生产中正常染液的保险粉含量应控制在0.5-0.8g/l之间.
3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3.1PH值偏高:某些品种特别是靛蓝染槽数较少(两道、三道和四道)的品种,长时间做会导致染液PH值越做越高,甚至会由10.70达到11.70,颜色越做越青,颜色看浅,此时为了和标样颜色保持一致,就必须增加染液靛蓝含量,染液的这种高PH值状态还会严重影响到下一品种的颜色和色光,往往会使下一品种颜色偏浅,色光偏青。
解决方法:在保证染液烧碱含量足够的条件下,车上以PH值为准,设定后不再做调节。
3.2保险粉虚高:一般是在硫化打底时产生。以硫化黑为例,因为染色过程中硫化碱和硫化黑会随纱线带入靛蓝染液中,特别是长时间做高浓度的硫化黑打底时,会破坏靛蓝染液的稳定性,不仅使染液颜色发黑、发暗,还使染出纱线色光发暗,甚至会严重影响下一品种的颜色和色光,同时还会使靛蓝染液中的保险粉含量不断虚高,影响含量测试。
解决方法:染色机上安装染液各含量在线控制自动滴定仪,以电脑测试保险粉为准(因电脑测试只测试保险粉部分,不测试硫化碱);做完高浓度的硫化黑打底后的靛蓝染液放掉一部分,重新添加正常染液再做下一品种。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