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生物抛光酶在高支高密棉织物上的应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5日

1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对纺织品服用质量及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生物酶作为一种天然蛋白质产品在纺织染整加工中的应用早已得到应用。由于酶自身具有“容易完全生物降解”的特性,对环境友好,不会污染纺织品,从而满足用“清洁无害的化学方法”来进行染整加工;同时经酶处理过的纺织品可产生许多特殊的功能,大大提高了纺织品的服用性能和附加值,能满足市场上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高支高密棉织物由于本身的组织结构原因,骨身比较硬,布面茸毛和一些微原纤毛羽很难通过烧毛去干净,经传统的前处理和后整理工艺很难赋予织物一种“天丝”般的性能:表面光洁且有光泽、布面纹路清晰、布身有很强的悬垂性和柔软性,是通常柔软剂所不能达到的。我们对高支高密棉织物采用生物抛光整理工艺,配以适当的后整理工序,就能使之有一种“仿天丝”的效果,很受市场的欢迎,几年来证明这工艺对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经济效益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2 原理

酶对纤维的作用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极高的催化效率,纤维素酶与纤维素纤维反应时,首先酶分子吸附在纤维素纤维某些部位(通常首先吸附在纤维表面,再向纤维内部渗透)再与之发生配位络合,形成中间络合物,然后酶分子的活性部位发生专一性的催化,促进纤维素分子键的苷键水解,使纤维素分子切断[1]。纤维素酶目前主要根据对纤维分子β—1,4—糖苷键的作用方式主要分为3种类别:(一)可任意切断纤维素分子中β—1,4—糖苷间的内切—β葡萄糖酶EG,也称Cx酶,即易作用于纤维水溶性基质,很难单独作用于纤维结晶区;(二)主要从还原基末端开始切断β—1,4—糖苷键成纤维素二糖剩基的外切—β—葡萄糖酶CBH,也称C1酶,它与CX酶共存时能破坏纤维结晶区;(三)能将纤维素二糖等低分子葡萄糖分解成单葡萄糖的β—葡萄糖苷酶BG。此三种酶对纤维素分子的作用部位和方式如图所示,抛光酶一般就是此三种酶的混合物,主要成份就是外切酶C1,它就是加上适当的机械摩擦力或利用水流对布面的冲力作用于纤维表面,使往往结晶度不高的纤维表面茸毛(或微原纤)和纤维端头得到有效去除,从而使布身光洁,纹路清晰,改善布身的柔软性和悬垂性效果。

[1][2][3][4][5][6]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