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浅析半精纺及其毛羽问题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5日

2.3.5倍捻工艺

半精纺纱线一般是以股线作为最后成品,其捻度分布的均匀性对成纱质量与外观均有一定影响,故要采取络纱一并纱一倍捻的制线工艺,对单纱捻度及合股捻度的合理分配十分重要。为了改善半精纺纱线的抗起球性能和手感,制定单纱与股线的工艺原则是单纱捻度略小,在不增加纬斜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股线捻度。同时要尽量减少并纱张力差异和倍捻机的锭速差异,提高股线捻度分布的均匀l生。

3 半精纺纺纱过程中的毛羽问题及解决措施由于半精纺使用的原料长度要比精纺的短许多,而梳理又不及精纺的充分,因此同样长度的纱线中,半精纺纤维的头端多,纱线中纤维的头端外露就成了毛羽。因此,毛羽问题成为半精纺的一大技术难点,本文主要探讨半精纺的毛羽问题。

3.1原料及前纺工艺产生毛羽的原因纤维性能和前纺工艺对纱线毛羽的形成有一定影响:纤维越长,细度越细,成纱毛羽就越少如果前纺各工序工艺配置不当也会造成纱线毛羽的形成。而真正的毛羽最先是在细纱机上产生的,在后道工序加工过程中,其它工序还会使毛羽数增加,毛羽长度变长。

3.2细纱工序产生毛羽的原因细纱加捻三角区是产生毛羽的重要部位。纺纱三角区既产生毛羽还产生飞花,据统计,其产生的飞花约占整个细纱车间飞花的85%,造成的毛羽数也很多。此处毛羽的形成有三种情况:

(1)经牵伸后从前罗拉钳口送出的扁平纤维丛在加捻三角区受加捻作用包卷成纱时,未受加捻力矩控制的头端自由纤维(尾端处在前钳口须条中,而头端从须条中分离出来的纤维),不能卷入纱体而露在外面形成毛羽。

(2)在张力的作用下,距纱轴中心不同距离的纤维受到的向心压力大小不同,而在纱条内外层问发生反复的内外转,在转移过程中被挤出纱体的纤维端,由于向心力难于再控制纤维,而留在纱表面形成的毛羽。

(3)纤维的前端受传递来的捻度控制,而尾端在脱离前罗拉钳口但尚未被较大的捻度控制的瞬间,受纤维挠曲刚度的作用被弹出纱体而形成毛羽。

3.3后纺工序产生毛羽的原因后纺工序产生毛羽的原因主要是各种纱路经过的机件对纱线的摩擦所产生的。其中,络筒是大量产生纱线毛羽的关键工序,一般增加的毛羽数要超过一倍。

3.4半精纺减少毛羽的措施

(1)选配原料时,应按照成纱对毛羽的要求,控制好纤维的细度、长度、整齐度及短绒率,为减少成纱毛羽创造良好的条件。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