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纺织品印花是艺术创作和生产技术的结合产物。一张设计好的印样图案,经过一定的印花生产加工过程,才能成为绚丽多彩的印花面料。印花工艺是印花生产技术的核心。在确定印花工艺时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如花样的色泽、花型结构、纤维种类、品种规格、整理要求、成品服用目的、染化料使用情况和产品成本等,其中以花型结构、色泽、纤维种类和品种规格为主要考虑因素,做到以灵活的工艺达到原样的设计精神。笔者结合工厂生产实践,主要介绍目前国内传统常用的印花工艺及生产注意事项。
1 直接印花工艺
将含有染料或颜料的色浆直接印到白色或染有地色的织物上,染料或颜料上染固着于印花之处,从而获得各种花纹图案的印花方法,即为直接印花工艺。其印花效果直接表现在印花机上一目了然,工艺过程较简短,印花质量容易控制,是一种非常成熟且应用最广的工艺。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应首先考虑采用直接印花工艺:
(1)白地花样 白地面积较大,花型大多呈分散状。
(2)浅地花样 一般地色浅,花色深,且无相反色,往往采取先染地后罩印工艺。
(3)满地花样 中深色满地,有较大白花,或地色深于花色,或地色深度虽接近花色但色泽属同类色,地色与花色采用平线或搭色,根据色泽而定。目前,先染深地色,再遮盖白浆和罩印浆印花,已成为常规工艺。
直接印花由于染料直接印制在白地或浅地上,最终的色泽较纯正,花色也较艳亮,不受化学药剂的影响,且可供选择的染料范围较广,色谱齐全,色浆调制方便,是印花的首选工艺。目前,近90%的印花采用直接印花工艺。直接印花中,活性染料、分散染料和涂料应用最多。
1.1 活性染料直接印花工艺
活性染料印花的特点是色泽鲜艳、色谱齐全,具有良好的湿处理牢度,色浆配制方便,手感良好,价格适中。近几年来,许多常用的印花染料,如不溶性偶氮染料、稳定不溶性偶氮染料和酞菁染料等由于存在环境污染和生态安全等问题而被禁用或限用,活性染料成为主要的代用染料,大量应用于棉、麻、粘胶和Lyocell等纤维素纤维织物的印花,也应用于涤棉混纺织物、丝绸和羊毛织物的印花。
选择印花用活性染料,除需考虑印花的一些重要因素外,还必须注意印花色浆的稳定性和水洗时不沾污,可主要从以下方面加以选择:
(1)高印花固色率和提升力;
(2)优良的扩散速率;
(3)良好的溶解度和水解稳定性;
(4)较低的亲和力和易洗除性;
(5)优良的色牢度。
值得一提的是,印花色牢度除了与染料性能有关外,还与前处理工艺、布面光洁度、印花工艺和浮色的去除程度有关。
活性染料印花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一氯均三嗪活性染料固色率不高,一般在60% ~70%,印深地白花时易产生白沾,并产生大量有色污水,既浪费原料又产生污染。
(2)染料的某些性能还不能满足市场要求,如大部分活性染料的耐氯漂牢度不够理想;以单偶氮为母体的红色和蓝色染料耐日晒牢度不高,尤其应用于浅色花布时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3)新型毛用活性染料全面取代酸性媒染染料,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解决,如要求获得深浓颜色并在相同浓度下达到同等色牢度等。
常用的活性染料直接印花工艺有碳酸氢钠法和三氯醋酸钠法的一相法和两相法印花工艺,其中以碳酸氢钠法最常用。
1. 1. 1 一相法印花工艺
一相法印花也称含碱色浆印花。碳酸氢钠和三氯醋酸钠均属弱碱,可以提高色浆的储存稳定性,并避免色浆与织物接触烘干时,染料过早与纤维发生键合,影响染料的渗透扩散,导致表面固色和固色率下降。用HAc调节三氯醋酸钠水溶液的pH值至6左右,在此范围乙烯砜型活性染料较稳定,因此三氯醋酸钠更适用于乙烯砜型活性染料印花,但两种碱剂都应低温溶解。
(1)尿素
尿素能帮助染料溶解,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在汽蒸时可促使纤维膨化,有利于染料进入纤维内部,提高染料的渗透性能。尿素对环境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取代尿素的研究未曾间断,但效果不尽理想。采用快速高温汽蒸设备可有效减少尿素的使用。
(2)防染盐S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