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表明,当试样与保险粉之比为1:0.5时,即使振荡温度达到80℃,时间延长至40min,效果仍然不理想,纤维色泽较深,难以辨认(图4A)。
当试样与保险粉之比为1:8时,在较低温度和较短时间处理下(60℃下处理20min)后,深色羊绒纤维褪色效果很好(图4B),但由于保险粉量比较大、还原性强,产生的亚硫酸钠会破坏胱氨酸键,所以烘干后的羊绒纱线的强力明显下降,表明部分纤维受到损伤[5]。
在本试验选择的三个温度梯度和振荡时间条件下,当试样与保险粉量比为1:2时,深色羊绒试样基本褪去了颜色,且温度较高试样褪色效果更好(图4C, D, E)。但在观察中发现,在此试剂量下,保险粉对一些混在试样中的深色羊绒纤维的褪色效果并不见效。有的仍无法看清纤维的鳞片结构特征,如间距、密度、厚度和开口角等。
图5表明,当试样与保险粉量比在1:4时,在水浴温度为60℃和70℃时深色羊绒纤维褪色效果很好。在显微镜下,羊绒纤维特征更明显。研究表明在70℃条件下处理30min后,能通过对其鳞片结构、间距、密度、厚度和开口角等特征做出较为准确的鉴别且在显微镜观测下羊绒的损伤较小。
3 结论
本研究表明,国标GB/T16988-1997中采用平平加法对深色羊绒纤维褪色,效果不明显,对羊绒纱线质量有一定不利影响,难以满足测试要求。深色羊绒纤维在柠檬酸盐缓冲溶液中充分润湿后,采用保险粉褪色法,效果较好。经过对试验温度、保险粉用量以及振荡时间三因素正交试验后,本课题组认为深色羊绒试样在70℃水浴中润湿30min,试样与保险粉比1:4,在70℃下振荡30min条件下褪色效果最好,能达到最佳辨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