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经纬向缩率问题
2.4.1经纱张力和打纬区宽度
片梭和喷气织机都是采用“大张力、小开口”工艺,以形成开口清晰,确保织造顺利进行。但是两者梭口的形状及其相关参数相差很大[2]。喷气织机因速度快,入纬率高,又是消极式自由端引纬,开口清晰度要求更高,经纱上机张力更大。尤其织造高紧度的宽幅防羽布,打纬阻力大,织口反拨游动大,最大打纬区宽度达6 mm 之多,经纱断头严重,且边纱断经增多。为了改善宽幅防羽布的打纬条件,在280 cm喷气织机上的织造工艺可作如下调整:第一,适当提高后梁位置,造成不等张力梭口,减少织口游动量;第二,采用二次小双层开口,相位角为10°~20°,降低上下层经纱密度,防止经纱粘连,提高开口清晰度;第三,停经架适当前移,使前后部梭口长度的对称度保持在0.38左右,减少经纱在综眼处的摩擦移动距离,减少前部梭口粘连;第四,调整织口位置,保持打纬点在异形筘槽中心偏上1/3处,减少打纬织口跳动,防止钢筘撕破布面;第五,适当提早开口时间,使打纬时的开口角略为增大,有利于打紧纬纱。通过上述调整,织口游动量可控制在2 mm左右。
片梭织机入纬率比喷气织机低,开口清晰度和上机张力也比喷气织机要求低。片梭织机的梭口高度和开口角都比喷气织机小,梭口后部又较长,梭口对称度仅为0.25[2]。经测定,片梭织机的经纱张力仅为喷气织机的61.5%~65%(见表4),片梭织机织造宽幅防羽布的最大打纬区宽度仅为3 mm左右。
表4 两种织机织造CJ 14.6 tex 经纱张力测定
注:织造品种为CJ 14.6/14.6 523.5/393.5 239防羽布。
为进一步改善高密防羽布的打纬条件,片梭织机工艺可作为如下调整:第一,适当提高后梁高度(+15 mm~+20 mm);第二,后梁位置适当前移一格(调节支架),停经架也相应前移,使梭口对称度保持在0.27~0.28;第三,适当抬高织口位置,调节托布板的上边缘到筘座的距离为50 mm~51 mm ;第四,多页综采用轻微交叉的综平时间,相位角控制在5°~10°范围内;第五,适当提高上机张力。通过上述工艺调节,织口游动量可降为1.5 mm以下。
2.4.2经纱前倾角和织物纬向缩率
由于织造张力的影响,上机筘幅总是大于织口布幅(织幅),形成钢筘至织口间的边部经纱就有一定的倾斜角(前倾角α)。织造张力越大,筘幅越大于织幅,前倾角α就越大,布边经纱与边筘齿的摩擦越大,断头机会越多,不仅影响效率,而且织物纬向缩率亦增加。在织造相同规格的宽幅防羽布时,喷气织机的上机经纱张力和动态经纱张力均比片梭织机大1.5倍以上,因此,喷气织机的前倾角α明显大于片梭织机(见表5)。从这个角度来看,异形筘边筘齿的磨损也比片梭平筘齿大。
表5 宽幅防羽布的经纱前倾角α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