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我厂是生产印染助剂的企业、我厂有一只产品是腈纶染色用匀染剂1227,在客户使用中经常反映有轻微色花现象。有时出现色点,不知是染色工艺操作不妥还是助剂处方不合理。我厂生产1227的化工原料是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氯化苄、平平加O、异丙醇、pH8、反应温度70~80℃,时间2h,请指教帮助解决这一难题不胜感谢。
答:1227是一种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是一只传统老品种,学名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胺。其经典处方通常是以高级(有长烷基的)叔胺与烷化剂(如氯化苄)进行季胺化反应。1227表面活性剂对腈纶纤维有亲和力,在染色过程中,它能与阳离子染料产生竞染而暂时被纤维吸收;当高温沸染时,1227逐渐从纤维上脱落并让位给阳离子染料,从而改善染料对纤维迅速上染而达到匀染目的。你厂选用的原料基本上是对的,但反应温度可能高了一点,可控制在50℃以下,将氯化苄慢慢加入,防止放热反应温度骤高,一般可采用滴加法,如果没有夹套冷却水降温的话,至少要在2h滴加完毕,因此你厂反应时间应适当延长。反应结束产品应为无色澄清透明溶液。另外你厂处方中加入平平加O和异丙醇不知为何?平平加O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浊点为60~70℃,而腈纶纤维染色需要98℃以上高温,此时温度已超过平平加O的浊点,而平平加O在低温时使用可提高染料的溶解度和缓染性,但在高温时将会与染料的疏水基结合,形成粘胶状沉淀物使染色纤维表面产生色斑、色点。
再者,你厂生产的1227成品pH 8也不合理,因为1227匀染剂一般耐酸和硬水,但不耐碱。因此成品1227的pH值应适当调整,用醋酸和醋酸钠调整pH值为6.5左右。另外要注意十二烷基二甲醛叔胺与氯化苄的配比。叔胺的有效成分不同,与氯化苄的配比也不同。
问二:贵刊2010年第十期中有一篇题为“染厂精练剂的快速测试”一文读了内容很实用,但对这些测试方法与现行国家标准(GB)对比差异不大,没有体现快速两字的涵义。有些内容是否一定要测试为粘度测试,其测试方法也不明确。又如含量要求18%~20%、耐碱要求130 g/L NaOH,是否绝对等,不知唐教授有何评价请赐教、谢谢。
答:非常感谢你对本刊的关爱并提出宝贵而中肯的建议和意见。“染厂精练剂的快速测试”一文,是代表作者在服务的公司中作者所使用的精练剂测试方法,并不代表所有染厂(包括棉布印染,色织染纱、针织物染色、羊毛染色、成衣染色厂等)这些厂多数应用精练剂的前处理,但多种精练剂的要求与目的不同,对精练剂的测试方法也有不同。文章在摘要中就说明:根据印染厂的生产实际,结合本厂工艺特点,阐述对精练剂进行快速测试的方法。现将有关问题解答如下:
一、所谓快速测试一般与国家标准(GB)是应该有所区别的,但大多数是从标准中派生出来的。但总的原则是要求科学、合理、公正、客观地评定助剂的各项性能。国家标准的精确度高,测试方法和计量标准都要符合国家标准。快速测试要求缩短测试时间和简化测试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拿出结论,其精确度可能要比国家标准要差一点,但不失其实用性和代表性。因此这篇文章中的有些测试方法,作为快速测试有些欠妥。
二、关于精练剂的粘度,文章中是这样写的:本厂粘度的简易测试方法是用玻璃棒萃取精练剂、离开液面后停留空中,观察5s内滴液柱长度、一般冬天长2寸多,春秋天稍短,夏天长1寸多。这种说法不够科学、也不客观。滴液柱长度用何种检测方法、玻璃棒的直径大小等都能影响效果,再说,精练剂的粘度不能代表该精练剂的性能好坏。有些精练剂其粘度很厚、有些较稀,这是由于各助剂厂采用的化工原料有所不同。不过人们的习惯上是喜欢助剂的粘度越浓越好,十分稀薄的精练剂看上去是偷工减料生产的,其实不然,一般含溶剂或磷酸酯盐一类原料复配的精练剂变稀。而一般用低价的无机盐或其它物质来充数复配的,也有在复配时增加椰油烷基二乙醇胺的用量来提高粘度的就很厚。评价精练剂的好坏应该观察其应用效果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