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在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整理文章中经常有UFP的代号,它是代表什么呢?是代表防紫外线的能力还是代表防紫外线的效果?UFP是怎样计算或测试的?
答: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的不断增加,大气臭氧层的严重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日益增多,给人类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目前市场上除了化妆品行业大力推广各种防护肤化妆品外,抗紫外线纺织品的开发和研制也引起国内外纺织染整界的重视和关注。
紫外线按其辐射波长可划分为:UVA(波长为315~400nm),UVB(波长为280~315nm),UVC(波长在280nm以下)。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紫外线波长在280~315nm,也就是UVB波段的紫外线。它主要是危害人体的皮肤和眼睛。有关专家预测,未来皮肤癌的发病率将成为人类头号杀手。
目前用作防紫外线的物质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紫外线的吸收剂,另一种是紫外线屏蔽剂。前者主要机理是吸收紫外线能量后转变成为活性异构体,随之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这些能量并恢复到原来分子结构。这种吸收剂的光稳定性差,且容易产生色变。后者主要机理是反射或散射紫外线而将紫外线屏蔽,这种屏蔽剂的光稳定性好,无色变现象而且符合环保要求。所以这类产品是目前最有价值开发和研究的。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效果,一般以测试或计算其紫外线透过率(%)及紫外线防护因素来判断。其中紫外线的防护因素(Ultraviolet protectionfactor),即缩写为UPF。
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按澳大利亚辐射防护安全标准,确定纺织品抗紫外线防护素UPF50为最大值、UPF15为最小值。UPF登记与防紫外线能力的关系为:
由此可见,UPF是代表纺织品经防紫外线剂整理后的防紫外线效果和能力,它和紫外线透过率(%)同样是重要指标之一。紫外线透过率(%)越小,表示对紫外线的抗射能力强,此时UPF值最大,防护等级最好(优),防紫外线能力(%)也最大。
关于纺织品的紫外线防护效果测试方法较多,目前还未经统一,也未见国家标准出台。如用紫外线测试仪,测试染色和整理后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T/%)和织物的UPF因UVC波段基本被吸收,不能达到地面,故该仪器只能测试UVA和UVB的紫外线。也有采用紫外分光度计测定UPF。计算透过率(%)。其公式为:
UPF = ∑SλEλ/∑SλEλTλ
式中:λ为光波波长;Sλ紫外辐射在各波长段的致红效应;
Eλ紫外辐射在各波长段的强度;Tλ紫外辐射在某波段的透过率。
Eλ和Sλ由测定资料提供,因此测定防辐射织物时,UPF值与Tλ为双曲线函数关系。UPF值大于40或透过率(T%)小于10%,防紫外线效果较好,以此评价防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