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遇到问题
经过试织,各项规格基本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风格特性也实现了我们的设计要求。产品一经推出市场,即刻获得客户的喜爱,但客户同时向我们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1)织物弹性要加大。客户要求洗水后弹性率为25%左右,而我们的产品实测弹性为18%左右。
(2)成品幅宽为53~54英寸。而我们的实测成品幅宽为55英寸。
(3)洗后经纬密度为73×50根/英寸。而我们的产品实测洗后经纬密度为70×50根/英寸。
(4)成品的纬向缩水率≤12%。我们的产品实测数据为3%,这一项已达到客户的要求。
由于织物弹性设计将影响到幅宽和经纬密度,因此我们最需要解决的是织物弹性不足的问题。
四、问题分析
影响织物弹性的因素比较多,例如氨纶的规格、氨纶的预牵伸倍数、氨纶丝含量、织物组织、织物经纬密度等等。当织物组织确定时,我们只有从氨纶弹力纱的选用和织物经纬密度的设计上去想办法解决弹性不足的问题。于是,我们准备先换用弹性大一些的纬纱试试,如果仍不达到要求,则调整织物经密以改进弹性。
五、改进方法
1、换用弹性大一些的纬纱
考虑到我们的产品洗后经纬密度只有70×50根/英寸,未能达到客户要求的73×50根/英寸,因此我们首先要想办法加大经密到73根/英寸。按照以往的经验,如果不改变总经根数、筘号,估计换用300D/70D的氨纶弹力纱做纬纱,织物的弹性将会增加,而密度也将会随之增加。于是,我们决定先改用300D/70D的氨纶弹力纱试试。织物设计参数如下:
总经根数:3672根
筘 幅:162.5cm
筘 号:38筘/2英寸
布身组织:2/1左斜
布身穿筘:3纱一筘
布边组织:2/2经重平
布边穿筘:4纱一筘
布边经纱数:96根
经试样后,织物成品纬向缩水率为9.4%,织物洗后密度为73×50根/英寸,达到客户的要求。但弹力还不够,弹性率只达到22%左右,与客户要求的25%左右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我们要进一步通过调整经密来加大织物的弹性。
2、调整经密
根据客户的要求,以及前两次试样的数据,我们将弹性率设计为25%,成品纬向缩水率设计为10%,假设洗水后的幅宽为A,筘幅为B,成品幅宽为C,根据以往的经验得:
(1) A≈B×(1-25%)
(2) A≈C×(1-10%)
由于客户要求成品为53~54英寸,即134.6~137.2 cm,因此代入公式(2)和(1)得出:
洗水后幅宽A=121.1~123.48 cm
筘幅B=161.5 ~164.64 cm
按现时本厂168cm长筘板的最大穿筘幅宽为164 cm,在161.5 cm ~164.64 cm 的范围内。为了确保成品幅宽足够,而又节约经纱数,因此筘幅取最低值161.5cm加上1.1cm,即162.6cm。那么修正成品幅宽为135.5cm(即53.3英寸,在客户要求的范围内),修正洗水后幅宽为121.95cm。由于成品经纬密度为66×50根/英寸,而筘幅到成品的纬向缩率为(162.6-135.5)÷162.6=16.67%,则穿筘经密计算如下:
穿筘经密=66×(1-16.67%)
=55根/英寸
=216.5根/10cm。
因此可以计算总经根数为:
总经根数=经密×筘幅÷10 + 边纱数×(1-布身穿入数/布边穿入数)
=216.5×162.6÷10 +96×(1-3/4)
=3544根
根据布身和布边组织,总经根数应取3543根。则筘号计算如下:
筘号=[总经根数-边纱数×(1-布身穿入数/布边穿入数)]×10÷筘幅÷布身穿入数
=[3543-96×(1-3/4)]×10÷162.6÷3
=72.14筘/10CM
=36.6筘/2英寸
按照本厂现有的筘板规格情况,决定选用筘号为36.5筘/2英寸的筘板,则总经根数修正为:
总经根数=筘号×筘幅×布身穿入数÷10 + 边纱数×(1-布身穿入数/布边穿入数)
=36.5×1.969×162.6×3÷10 +96×(1-3/4)
=3530根
根据布身和布边组织,总经根数应取3531根。另外从我们以往积累的经验所知,组织为2/1,筘号为36.5筘/2英寸,纬纱全部用DTY300D/70D氨纶包芯纱弹力布的织缩率一般在7%左右,因此坯布经密可计算为:
经密=[总经根数-边纱数×(1-布身穿入数/布边穿入数)]×10÷筘幅÷(1-织缩率)
=[3531-96×(1-3/4)]×10÷162.6÷(1-7%)
=231.9根/10cm
=59根/英寸
这就比初始产品的坯布经密少了一根,达到了我们减少经密增加弹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