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浆纱疵点原因分析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1日

(2)伸缩筘齿磨灭有纱痕,或飞花、回丝、杂物堵塞,纱线不能顺利通过,发生断裂。

(3)浆轴边盘有毛刺,卷绕时把边纱割断。

(4)压纱辊磨灭有快口,把纱线割断。

九、粘并(连浆)

粘并的基本原因是纱线上浆以后未进行穿绞棒,使纱片分开,或者穿绞后断头,使分开的纱线重新粘并在一起。具体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

1.漏绞、掉绞

经轴架下绞线时有漏绞,或绞线经浆槽、烘房的较长运行中被扯动掉绞,穿绞棒时又有漏穿现象。

2.无复分绞装置

有的新型浆纱机随机没有复分绞装置,因而只能把轴与轴之间的纱分开,不能把同一经轴的纱片中相邻纱线分开。对于高密织物,这样分绞是不够的,同一经轴上的纱线上浆后仍然可能粘并。如果经轴平整度差,表面凸凹不平时,纱线更容易挤在一起。

在没有复分绞时,纱线经过浆槽浸没辊、上浆辊、压浆辊的挤压也会产生不均匀的横动。在湿分绞棒、导纱辊上绕过时也会产生横向位移,都会成为粘并的因素。

3.分绞棒处易断头

在分绞棒处容易造成断头的因素,使重新分绞操作太频繁,而没有及时跟上,也就往往是造成粘并的原因。

(1)原纱细节、弱捻等弱节太多。

(2)经轴边部的松浪纱。

(3)浆液黏度偏大,压浆辊跑浆。

(4)浆液结皮,黏附在纱线通道上。

(5)张力、伸长调节不当。

十、绞头

1.绞头的形态

织轴纱片中,纱线排列不平行,相互错位,交叉点难以分开者,称为“死绞”,作为浆纱疵轴考核。具体形态有:

(1)三根经纱及以上互相绞在一起,难以分开。

(2)两根死绞成麻花状(其中一部分为结经机造成)。

(3)单根纱埋人织轴内,形成压绞。

2.产生原因

(1)浆纱过程中排纱不匀,在筘齿处随意搬动,造成前后错位。

(2)断纱缠绕割断后,捻头不良,或未捻在相邻经纱上。

(3)落轴时或落轴后,封头布或胶纸未粘牢,或夹板松动,浆纱移动,排列错乱。

(4)车头加压测长辊上磨损太深,在辊表面匀头容易错位。伸缩筘调节重新插入纱片次数太多,使浆纱位置经常改变。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