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浆纱疵点原因分析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1日

(4)浆泵内聚集的油垢、锈污打入浆槽。

(5)排气罩不清洁,杂物、污水落入浆槽。

(6)浆纱通过的各辊和烘筒轴承以及链条油污沾染纱片。

(7)经轴轴承、织轴盘边油污或油花沾染纱片。

(8)压纱辊转子油污带到织轴上。

(9)浆纱绞棒上沾有油污,穿绞时擦在纱片上。

(10)经轴或织轴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沾上油污。

(11)运转揩车和保养检修时油花或油污带到纱片上。

八、倒断头

(一)疵点形态

浆纱过程中发生断头未及时捻接上,在织轴上表现为两种形态:

1.倒头

织轴表层头端不缺少经纱,穿经时全幅满穿人综、筘、片,但里层因曾经断头缺纱,织造到该层时,因缺纱接续不上,只好借边上的经纱接上,造成边纱减少,布幅变窄。

浆纱好轴标准中,倒头l~2根即算疵轴。

2.多头

浆纱落轴割纱时,已断缺纱还未接上,穿经时按头端现有根数穿入综、筘、片中,但织造中织轴退绕到里层时,断头展现出来,成为多余根数的经纱。

浆纱好轴标准中,多头l~3根即算疵轴。

(二)产生原因

1.经轴部分

(1)经轴内有回丝或飞花附着,到伸缩筘处撞断。

(2)经轴制动不良,突然停车时经纱松弛形成小辫子,到伸缩筘处撞断。

(3)整经时处理断头不良,形成“压绞”,退绕时扯断。

(4)经轴上有松浪纱,上浆后在干分绞时扯断或伸缩筘处撞断。

(5)经纱本身有细节、弱捻,在退绕时拉断,或经轴本身就有倒断头。

2.浆槽部分

(1)经纱本身有细节、弱捻,在通过浆槽时受到湿伸长,以及浆粘、挤压作用,断头缠在浸没辊、上浆辊、压浆辊上。

(2)浆槽蒸汽太大,将纱线冲乱或粘并在一起,通不过伸缩筘,造成断头。

(3)湿分绞棒表面粘浆,形成浆条、浆皮,把纱线拉断。

3.烘房部分


(1)烘筒、导辊表面不清洁、结浆皮,把纱线割断。

(2)烘房张力过大,纱线细节、弱捻断头缠绕。

4.车前部分

(1)纱线通过干分绞棒时,因相互粘连难分被拉断。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