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浆纱疵点原因分析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1日

5.整幅纱片两边张力不一致

从后到前纱片经过的导纱辊、张力辊等转动部件不水平、不平行、不圆整,会造成整幅纱片两边张力不一致以及跑偏。必须通过吊线检查和安装调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经缩

<
缩比一般张力不匀有更突出的原因,主要是:

(1)整经轴上有松浪纱。

(2)经轴架上制动力不够,突然停车时出现的松经、扭结。

(3)浆纱中出现的断头、抵卡(在筘齿处抵断)造成的部分经纱松弛。

(4)起了机时带头不匀,补头不齐。上轴时生头不良造成的松纱。

(5)浆纱粘并、绞头和毛羽不贴服造成邻纱粘连,织造开口不清。

六、浆斑

1.横向条形浆斑

(1)落轴操作时间过长,未开蜗牛速度,压浆辊与上浆辊挤压区残留的浆液干涸,烘干后成为浆皮,使经纱难以分开或留下明显斑痕。

(2)中途停车时间过长,如穿绞、处理机器故障和经纱疵点时,以及中途供电发生故障时,均会在压浆辊与上浆辊挤压区留下浆斑。

(3)湿分绞棒粘浆,积留的浆条粘连在纱片上。

2.块状浆斑

(1)浆纱油脂质量差,浆液出现颗粒状悬浮物,大部分是油脂,黏附于浆纱上成深褐色浆斑。

(2)浆槽底部聚积的浆块沉淀物(由于调浆不良造成),受蒸汽冲击浮起黏附于经纱上,经压浆辊挤压成为块状浆斑。

3.分散性浆斑

主要是浆液表面结皮,又被带上经纱而形成。具体原因是:

(1)浆纱了机与慢车运行中,蒸汽关小,浆槽液面静止。当与冷空气接触后,表面凝结成膜,开车前未处理,运转中黏附于经纱上造成连续性浆斑。

(2)浆槽内边角处浆液流动性差,特别是上浆辊两头,压浆辊压下的浆液或泡沫容易聚集,凝结后成为浆皮,被上浆辊带到经纱上,经压榨形成浆斑。

(3)调浆配方中搀用化学浆料,特别是聚乙烯醇PVA,其成膜性强最易结皮,应尽量选用部分醇解型和聚合度低的PVA,或变性PVA以减少浆斑。

(4)操作方面,如动作较慢,停车处理问题的时间较长。了机时对浆槽清洁不彻底。平时对浆液面高低和温度掌握不稳定,突然开大汽冲击沉淀和引起浆液溅上经纱。

七、油污

产生油污的原因如下:

(1)调浆用料不洁,如乳化油不良,油质低劣,或被弄脏。 <

(2)调浆桶传动装置油污掉入浆液内。

(3)有的使用铁管输浆,在碱性化学浆料腐蚀下生锈,造成锈迹疵点。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