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纱工艺参数与质量控制
一、浆纱工艺设定与调整
浆纱工艺设定的任务是根据织物品种、浆料性质、设备条件的不间确定上浆工艺路线,主要内容有:浆料的选用和浆液配方的确定、调浆方法、浆液黏度和pH值、供浆温度、浆槽浆液温度、浸浆方式、压浆辊加压方式和质量、湿分绞棒根数、烘燥温度、浆纱速度、上浆率、回潮率、总伸长率、墨印长度、织轴卷绕密度和匹数等。
浆料的选用和浆液配方确定方法,影响上浆率和浆液浸透、被覆的因素,已在本章第二节、第三节叙述,下面仅讨论其他工艺参数的设定。
(一)上浆率的确定
确定上浆率主要考虑纤维种类、经纱线密度、经纬密度、织物组织和所用浆料的性能。对于纱特粗、强力大的纱线,上浆率可较低。纱特细、强力小的,上浆率要相应增大。原纱品级好,或捻度大、毛羽少,上浆率可小些。反之,上浆率要大些。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平纹比斜纹、缎纹的交织次数多,单位长度内的提综次数多,平纹织物的上浆率要大些。织物的经纬纱密度大时,织造时经纱承受的摩擦、屈曲和拉伸次数多,上浆率要大些。采用浆膜性能优良的浆料,上浆率可小些。相反,上浆率要大些。
确定上浆率还要兼顾地区气候、车间温湿度条件、机械状态、上浆工艺和质量管理等因素。如车间温湿度控制良好,织机状态优良,原纱和准备工艺良好,调浆配方合理,浆液制备质量好,上浆工艺和质量好,虽织机速度略高,上浆率还可以降低。
上浆率要适当,每一种织物根据其具体条件,存在一个最佳的上浆率,此时的织造断头率最低,经济效益最好。上浆率增大或减小,织造断头率都将增大。确定新品种的上浆率,一般以相似品种作为参考,根据新品种与相似品种在主要因素上的差异做适当增减,然后经试织才能最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