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织物的透气防绒问题防羽布的基本功能性要求是:做成制品填充羽绒后必须具有防漏绒的性能及使用时透气、柔软、舒适的感觉。德国克尔勃·绪尔(K&S)公司有专用的检测防羽绒仪器,我国现在普遍采用测定织物透气量来控制防绒效果。防羽布的透气量(L/m2·s)与防羽绒(漏绒)效果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一般都以染整加工后的最终成品测定的透气量为准。测定坯布的透气量仅作为设计坯布规格和控制织物紧度的参考指标,因为它与原纱的号数偏差、毛羽程度及上浆工艺有关,具有相当大的离散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反映织物的防绒效果。我们曾在P7100280 型片梭织机和OMNI280 型喷气织机上织造相同规格的宽幅缎纹防羽布(CJ 9.7/9.7 681/614 249,ET=78.5%,EW= 70.8%,EZ=93.7%,ET:EW=1.1∶1),进行坯布透气量测定。每幅布面从引纬侧边部开始到出纬侧边部,依次测5个部位,每个部位共测10个数据并取平均值,所测数据如表3所示。表3 两种织机相同织物透气量的测定 单位:L/m2·s
注:(1)测试仪器为Y561型织物透气仪;(2)测试数据为压力差127 Pa 条件下的透气量。
表3说明,两种织机防羽布的透气量都是呈“中间大、两边小”的趋势,而喷气防羽布透气量的极差为34.2 L/m2·s,明显大于片梭防羽布的极差。与平均值相比,喷气防羽布透气量极差相差24.6%,片梭防羽布极差仅相差14.3%, 喷气防羽布的透气量高。为了缩小两者差异,根据客户需求,适当增加喷气防羽布的纬密(由614根/10 cm 改为622根/10 cm),使织物透气量均值降为136 L/m2·s左右。
由此可知,在设计宽幅防羽布时,喷气防羽布的经纬纱总根数应略大于片梭防羽布。如果织造170 cm中幅防羽布,影响较小,两种织机的经纬纱总根数可以接近。有人提出异议,现在防羽布规格比较紊乱,即使经纬纱总根数小于上述测试品种规格,好像后道工序也没有反映出漏绒问题。我们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后道染整工艺的加工情况。防羽布有一防(防绒)、二防(防绒、防水)之分,为此染整也有一轧(光)、二轧(光)之工艺,前者缩率小,后者缩率大;另外为防水也有表面浸渍溶液烘干后再进行三轧(光)之工艺。这样,织物的缩率和紧密程度不同,其防绒效果也就不一样。目前,我国防羽布的透气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范围,各企业都是自订内控标准进行控制。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羽绒坯布透气量一般控制在130 L/m2·s~136 L/m2·s,织物总紧度平纹控制在87%以上,斜纹控制在90%~92%以上,缎纹及小提花控制在93%以上[1],基本可满足后道染整各种加工工艺的需要。透气量过于偏小,也不利于羽绒制品的透气舒适性。考虑到测试数据离散性较大,宜增加测试子样,取其集中范围作参考。(未完待续)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