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纬纱退捻问题
2.2.1纬纱退捻的机理如前所述,喷气织机在引纬过程中,由于辅助喷嘴喷射气流的连续接力加入,纬纱在筘槽中合成的“三维气流场”中波动式前进,完成引纬任务。筘槽中合成“三维气流”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气流场,它与辅喷嘴的喷孔形状、面积和喷向角α(一般约5°左右)以及喷嘴安装定位的喷射角β(一般约8°左右)有关,也与辅喷嘴的内腔结构及其喷射气流性质(压力和流速)有关。辅喷嘴不像主喷嘴直管形气流那样集束性好,辅喷嘴喷射的流速中心线与喷孔的几何中心线不易重合,而呈一夹角γ[6]。纬纱因为柔性和自重,头端总有下沉弯曲之势,气流对弯曲的纬纱前后形成一个瞬时压力差,这个压力差推动着纬纱头端以比纬纱正常飞行速度更快的速度运动,并靠着惯性作用很快使纬纱头端变成向上弯曲,这时又产生方向相反的气流瞬时压力差,促使纬纱头端向下弯曲飞行。这样,就形成了纬纱头端上下左右波动式的向前。与此同时,各个辅喷嘴从下向上侧向喷射出的紊流气流,不断接力式的补充加入,由于紊流气流的特性使各点速度脉动,所以,气流速度的峰谷变化剧烈。由于辅助喷嘴引纬气流不断接力式的补充加入,从而加大了对纬纱头端向上飘动的升力,使波动变得更加剧烈。因为辅喷嘴射入的气流中心不在纬纱的飞行中心,所以,这种波动使纬纱头端反向旋转的力矩变大。最终形成纬纱在“三维气流场”中是波动螺旋式地向前飞行,这样,纬纱头端就不可避免地产生退捻现象[7,8]。
2.2.2 纬纱退捻的影响喷气引纬产生的纬纱退捻现象,国内外都有人做过研究测试。国内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人介绍了YaoQiQin和Greemwood的试验报告[9],试验表明纬纱退捻程度减少5%左右。他们也作了类似试验,在ZA200190型喷气织机上织造170 cm细平布,织机速度400 r/min,对C 14.6 tex纬纱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纬纱的退捻范围从引纬侧95 cm左右处至170 cm纬纱头端,纬纱的退捻率为4.95%,最多退捻量达6.7捻/10 cm,且越靠近头端退捻量越大。近期有人在喷气、喷水、剑杆三类7种机型的织机上,对9种150 cm加捻纯涤纶平纹织物进行检测纬纱捻度差异和织物抗弯长度、染色性能差异的试验[10]。测试结果表明,喷气引纬造成的纬纱左、右侧捻度差异最大,两侧的相对捻度差异率达10.92%~37.19%。剑杆织机系可控引纬,纬纱左、右侧的捻度差异率仅为2.23%,片梭织机也属可控引纬。纬纱的捻度差异将导致织物染色性能和光线反射状态的差异。试验将5种喷气织机的织物用分散染料染成藏蓝色,测试结果表明,两侧相对捻度差增大时,两侧色差也随之增大,总色差的差异为0.1388~0.2126,色差几乎相差15倍以上(美国COLOREYE300A型分光度仪和思维士测色软件测定),且布幅越宽,纬纱捻度差异越大,色差越明显。这对于色泽一致性要求较高的深色品种及宽幅、特宽幅(239 cm ~310 cm)防羽布来说,是不能忽视的一个质量问题。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