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我厂主要加工珊瑚绒染色。珊瑚绒是用144F或288F涤纶低弹丝经编织造,它的毛比较长。我们的染色工艺如下:先预定形(180℃,车速50m/min,毛向上顺毛,热风拉幅)→在液流J型机上130℃染色→甩水上柔软(射阳产滑柔叠EHY4g/L)→定形(160℃,车速40m/min,热风拉幅)。用此工艺染色后手感与客户要求略差,有的毛倒下(不是每根都竖起来),请问如何改进工艺?另外,涤纶长丝200g/m2以上织物在J型机上练白时,我们用传化公司生产的特效去油灵2g/L,100℃处理20min,出来的布有皱印,有的圆圈顺向一边倒下,有的竖起来形成不规则的皱印,后来改用130℃处理,略微好一点。再改为130℃用HAC2kg、高温匀染剂2kg,练染同浴,有明显好转,但仍有皱印,请问有何办法解决?(浙江市群乐丝绸印染有限公司,邬建忠邮编314415)
答:你提出的两个问题由于我们对珊瑚绒和涤纶长丝毛圈织物的染色都没有实践经验,只能根据来信所述谈谈我们的看法,以供参考。
珊瑚绒染色后手感较差,我们认为预定形温度采用180℃似乎高了一点,因为涤纶纤维预定形目的是为了解决织物尺寸稳定性,消除织物在前处理或染色时造成的内应力和产生的折皱。由于在热的作用下,纤维大分子链段运动加剧,晶体的完整性和熔点提高,同时因分子链段位置的调整、内应力下降,使热塑性纤维的热稳定性提高。你们之所以采用180℃预定形,其目的是防止染色时产生折皱或变形。但预定形除了提高尺寸稳定性外,织物的其他性能也相应起了变化,如织物的湿回弹性和起毛起球性也可获得改造,但手感必然较硬,染色饱和值和染料扩散速率均有所下降。预定形温度在180℃时若毛头倒下就无法使之竖起来。因此我们认为预定形温度可略超过染色130℃为好。而染色后的定形温度可适当提高至170~180℃。同时在定形时设法使毛头向上顺毛,并选择质量好的柔软剂。关于织物的毛头产生不规则的现象是由于织物较长时间处于高温和折皱状态下,织物自身摩擦和织物与机械摩擦后造成的必然现象。如果在最后定形时,设法使毛头竖立,则倒毛现象就可解决。也有些单位对绒类织物,为防止染色时产生倒毛等不良现象而采用将坯布缝合的方法(即将有绒面朝里缝合后染色),这种方法有一定效果,你们可试一试。
至于涤纶长丝毛圈织物的皱印问题,一般是由于高温高压喷射染色机的喷嘴压力局部过大或张力过大所造成的,你可以调节一下喷嘴压力看看有无效果。同样形成不规则皱印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织物在染色时长期处于高温和折皱状态下,织物自身摩擦和织物与机械摩擦造成的皱印不可忽视,你可在染浴中加入浴中柔软剂,可使织物处于润滑状,减少织物自身摩擦及与机械摩擦的机率,降低折皱状态下的紧压感。但浴中柔软剂一定要选用效果良好,并对上色率及色光无影响的产品,使用前应做小样试验。
问二: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现向你们请教筒子纱(如棉、T/C、T/A等)染特深色染色牢度(如大红、深蓝、藏青、黑色等)问题,应采用何种工艺操作才能达到皂煮牢度4级以上,湿摩擦牢度3级以上。我们的测试标准是皂片5g/L,60℃,30min。我们的工艺是:①前处理:精练渗透剂1g/L、NaOH1g/L、27.5%H2O24g/L,100℃,40~60min,热水洗→过酸→洗干净后染色。②染色:用得宝公司特深三元色活性染料和国产泰兴染料厂M型、KN型活性染料,元明粉用量80~100g/L,纯碱20~25g/L,采用全充满水压染缸和气压缸两种。③染色操作:常温下先后加螯合分散剂、染料、元明粉,升温到60℃,保温20min后分三次加纯碱(第一次1/10、第二次2/10、第三次全部加完)。④后处理:60~80℃热洗→醋酸中和→洗水→皂煮(95℃,20min,两次)→煮热水(80℃)→洗干净后固色处理→过软。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