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染色要达到一定的色泽浓度,除改革工艺外,增加染料用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现代制革工业越来越注重染色,对染色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表面着色要好,而且要求整个皮革切口的着色均匀。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单独使用时,随着染料用量的增加,两种天然染料的上染率均先上升后逐渐下降,而着色率均逐渐提高。染料用量少时,其粒面及肉面着色程度反而深,原因可能是当用量太少时,只能吸附在皮的表面,难以渗透到内部。因此可以认为3.5%、7.0%分别是天然红花黄和栀子黄染料染色的饱和用量。另外还可以看出,天然红花黄染料的干、湿摩擦色牢度较好,而天然栀子黄则一般,但是对于皮革来说后期还要进行适当的涂饰整理,3级左右的摩擦牢度还可以接受。
3.2.2染色温度
表4中单独用栀子黄和红花黄的染料用量分别为7.0%、3.5%。温度对于染料影响较为复杂,高温可以促进染料的溶解和分散,减少染料的聚集,使分子运动加快,提高染料的渗透性能和上染率,但是高温也会引起革粒面粗糙,甚至出现局部收缩,根据表4的试验结果,天然栀子黄和红花黄的染色温度选在50~55℃为宜。
3.23染色时间
试验中同时选择厚度、大小、部位相近、中和深透的铬复鞣皮8块进行染色,每隔一定时间做皮革切口渗透性和染料上染率的测定,得到如表5、表6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染色时间的延长,两种染料的上染率提高。当染色时间为70min时,皮染透,上染率接近最大,染色基本达到平衡,即使再延长时间,上染率提高不大。因此染色时间控制在70min为宜。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