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固色率
在温度95℃下,用含皂粉2g/L,NaCO3 2g/L的溶液,浴比1:30,对染色后的织物进行皂煮10min。
按式(2)计算固色效率:1.5.5耐洗色牢度
按照GB/T3921.3—1997《纺织品色牢度耐洗色牢度试验方法3》,测试耐洗色牢度;
按GB/T25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评级;
按GB/T25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级。
1.5.6耐摩擦色牢度
采用摩擦牢度试验仪,按照GB/T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测试;
采用GB/T25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级。
2结果与讨论
2.1一浴法改性漂白棉织物工艺条件的优选
2.1.1改性剂WLS质量浓度的优选
按照1.3节工艺,改变改性剂wLS质量浓度,对棉织物进行一浴法改性漂白处理,再按照1.4节工艺染色。试验结果见表l。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改性剂wLs质量浓度增加,棉织物的白度有下降趋势。当改性剂WLS质量浓度超过20g/L,白度基本不变,表明阳离子改性剂wLS对双氧水漂白效果有一定影响,但白度降低不大。随着改性剂wLS质量浓度增加,棉织物的上染百分率显著增加。当改性剂wLS质量浓度超过20g/L时,上染百分率变化不大。这是因为适当提高改性剂wLs质量浓度,纤维上正电荷数目增加,致使吸附在纤维上的染料量增多。当改性剂质量浓度过高,助剂分子大量吸附在棉织物表面,染料分子无法渗入织物内部。附着在织物表面的过量的wLS在染色时从纤维上脱落下来,在染浴中与染料结合,不利于染料上染及向纤维内部渗透。试验确定改性剂wLS质量浓度为2Og/L。
2.1.2碳酸钠质量浓度的优选
按照1.3节工艺,改变碳酸钠质量浓度,对棉织物进行一浴法改性漂白处理,按照1.4节工艺染色,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碳酸钠质量浓度增加,棉织物白度稍有提高;当碳酸钠质量浓度超过9g/L,白度基本不变。其原因为:碳酸钠保持双氧水漂白所需的碱性浴,其合适的量能促进双氧水有效分解;同时,碳酸钠有利于纤维上杂质的去除。当碳酸钠质量浓度在0~6g/L时,上染百分率显著提高,当其质量浓度为9g/L时,上染百分率达到最高。其原因为:碱在改性过程中起催化作用,它能促进改性剂与纤维反应,有利于对阳离子改性剂wLS的吸附,并且有利于改性剂中的环氧乙烷活性基与棉纤维发生反应,进而提高改性效果。然而,碳酸钠质量浓度超过9g/L时,染色性能下降,原因是碱性太强,改性剂wLS水解速率增大,导致改性效果降低。鉴此,一浴法改性漂白工艺中碳酸钠质量浓度确定为9g/L。
2.1.3硅酸钠的优选
按照1.3节工艺,改变硅酸钠质量浓度,对棉织物进行一浴法改性漂白处理。试验结果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