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合理的染整加工工艺
除了正确选用染料外,合理的染整加工工艺也可提高湿摩擦牢度。织物表面越平滑,湿摩擦牢度越高,因此烧毛要净,同时应减少有色纤维微粒子。染色半成品的毛效直接影响染料上染时的透染性,透染性越好,上染后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也越好,有利于减少染料在织物表面堆积。添加渗透剂和丝光处理,都有利于提高湿摩擦牢度。浮色染料的洗除程度与它们对纤维的直接性有关。直接性最大的乙烯砜基染料最难洗除,其次是水解染料。而未反应的β-硫酸酯乙烯砜染料因存在硫酸酯水溶性基团,直接性最小,是最容易清除的浮色染料。通过水洗、皂洗,可去除浮色和电解质、碱剂。皂洗所用助剂必须具有良好的渗透能力,易与染料亲和,并形成胶束,降低染料与纤维的亲和力,形成内核使染料胶束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可选用具有渗透和分散功能的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的助剂,否则达不到彻底洗除浮色的效果。水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水质硬度高,将使浮色染料的水溶性基团形成难溶于水的色淀,严重影响浮色染料的去除。烘干方式也很重要,接触式烘燥的染料分子转移量高于非接触式烘燥。
2.4 染色织物布面pH值的控制
活性染料深浓色织物染色工艺中碱用量较高,必须加强水洗。染色织物布面pH值应控制在6.5~7.5(Oeko-Tex标准100的技术标准为pH值4.0~7.5及4.0~9.0),以防止碱性介质使乙烯砜基与纤维间的醚键断裂造成褪色。
2.5 染色织物表面光洁度
染色织物的表面光洁度越差,与测试用白布之间的摩擦系数就越大,有效接触面也增大,因此,湿摩擦牢度下降。EcoLabel规定湿摩擦牢度至少为2~3级,但粗斜纹牛仔布允许为2级,因为斜纹布比平纹布的摩擦系数大。在所有条件相同情况下,染色织物湿摩擦牢度的好坏依次为:贡缎织物>府绸织物>平纹织物>斜纹织物>绒类织物>轧光织物>常规织物>起毛织物
2.6 织物强力损伤
许多后整理剂在提高功能同时,会损伤织物强力,例如耐久免烫树脂初缩体、阻燃剂和卫生整理剂等,使棉纤维聚合度(DP)下降,从而增加了有色纤维微粒子,使湿摩擦牢度下降。
2.7 专用固色剂
专用固色剂可使深浓色活性染料染色布的湿摩擦牢度提高0.5~1.0级,其要求如下:
(1)能成膜的高分子化合物,一般是带有官能团(-OH,-NH2)的聚氨酯或有机硅,并有交联剂与高分子聚合物交联,使其具有耐久性和快速成膜性。
(2)不色变、不泛黄、不降低日晒牢度。
(3)可降低织物摩擦系数,提高织物手感。
(4)仍保持棉织物透气、透湿的服用性能。
除了以上的一些改进措施外,最近某助剂公司推出了可提高湿摩擦牢度的助剂,这些助剂是含有-OH、-NH2等官能团的高分子化合物,利用含有环氧乙烷端基的交联剂,在织物表面迅速成膜,以隔绝织物表面堆积染料与耐摩测试仪的测试白布接触。这类高分子化合物兼具有柔软剂的作用,使成膜系数降低,在测耐摩擦牢度时,减缓测试布与织物之间的摩擦阻力,由此提高了织物的湿摩擦牢度。例如以下分子结构的有机硅高分子化合物:
这类助剂在染色织物上很快形成耐久性膜,不会降低日晒牢度,也无色变,兼具柔软功能。
3 耐摩擦牢度测试方法的差异
耐摩擦牢度是在摩擦牢度测试仪上测试的,将标准摩擦白布(干态及湿态)固定在摩擦头上,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对染色纺织品按规定的摩擦次数、摩擦动程操作。试样干后在标准光源下用标准沾色灰色样卡对摩擦白布的沾色程度进行评级。
国际上,耐摩擦牢度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标准:
(1)2001年5月1日发布的ISO105-X12-2001纺织品耐摩擦牢度方法;
(2)GB/T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3)AATCC8-1996耐摩擦色牢度;
(4)JISL0849-1996耐摩擦色牢度测试方法。
以上四种耐摩擦牢度测试方法的主要区别如下:ISO105-X12-2001与ISO105-X12-1993相比,前者需将试样和测试白布在(20±2)℃和(65±2)%相对湿度下至少平衡4h,而后者无此要求。GB/T3920-1997是等效采用ISO105-X12-1993标准。四种测试方法所用标准摩擦白布都是平纹织物,但是纱支、密度、捻度有差异。GB/T3920-1997和ISO105-X12-1993要求标准白布的摩擦牢度方向与试样的经纬向平行,而AATCC8-1996则要求成45°方向。四种测试仪器和参数基本相同,即摩擦头垂直压力为9N,摩擦动程100mm。标准摩擦白布湿态摩擦时,ISO105-X12-2001、GB/T3920-1997和JISL0849-1996的含水量为100%,而AATCC8-1996为(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