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后分别测试两组分的K/S值,考察其同色性。
1.3 性能测试
1.3.1 毛效
用毛效评价纱线的煮练效果。
准备30cm×2.5cm的矩形框若干(至少三个),将煮练并至少烘干2h的纱线紧密缠绕在矩形框上,形成一层模拟织物;配制5g/L重铬酸钾溶液;将缠绕好的线框垂直浸在溶液中,记录30min溶液在线框上的上升高度。每个试样测试三次,取平均值。
1.3.2 白度
漂白效果参考纱线的亨特白度。使用WSD-III型全自动白度计测试漂后纱线的亨特白度。由于测量纱线的误差性较大,对同一试样的不同部位,测试5次,取平均值。
1.3.3 强力
使用YG020型电子单纱强力机测试漂后纱线强力,测试10次,取平均值。
1.3.4 碱溶解度
准确称取在空气中平衡24h的漂后的羊毛试样M(g)。将试样放入0.1mol/L的100mL氢氧化钠溶液中,(65±0.5)℃处理1h,然后用已恒重的玻璃漏斗过滤。过滤时,试样尽可能先留在瓶内,最后再移入漏斗内吸干。瓶内试样先用水洗涤6次,然后用10mL/L冰醋酸溶液洗2次,再用水洗6次。最后将漏斗内的试样放入烘箱,于105~110℃烘至恒重W(g)。
按式(1)计算碱溶解度:
碱溶解度=[M×(1-G)-W]/[M×(1-G)]×100% (1)
式中:G———含水率/%
W———残留试样质量/g
M———原纱线质量/g
含水率的测试方法是精确称取0.5~1.0g试样(m1)于称量瓶内,于105℃烘箱内烘至恒重(m2),按式(2)计算含水率G:
含水率=(m1-m2)/m1×100% (2)
式中:m1———烘干前试样质量/g
m2———烘干后试样质量/g
1.3.5 K/S值
采用Color-Eye7000A,在10°视场和D65光源的测试环境下,测试3次,记录最大吸收波长处的K/S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酶精练工艺的确定
2.1.1 精练酶用量
改变精练酶用量(1、2、3、4、5、6、8、15g/L),不加入渗透剂JFC,按1.2.1(2)节方法对棉/毛混纺纱线精练50min,充分水洗,烘干,测试纱线毛效,结果如图1所示。
图1中,精练酶质量浓度由1g/L提高至5g/L,纱线的毛效值显著增大;当质量浓度超过5g/L后,纱线的毛效趋于稳定。因此,取精练酶用量以5g/L为宜。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