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SFB型浆料在牛仔布上的应用报告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0日

近年来,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们的产品亦由过去单纯7s、10s系列发展到今天的16s、12s系列、麻布系列、精梳系列、人造棉系列等等50多个品种,产品档次越来越高,质量亦稳中有升,在每一只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都十分注重研究,不断优化浆纱工艺这一重要生产环节,做到精益求精,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低的消耗来获得最大的效益,努力针对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原料(原纱)特性,通过优选不同的上浆工艺,来提高经纱的各项织造性能,达到提高织机效率的目的,现以7s麻棉纱浆纱工艺为例,我们的浆纱工艺就曾“三易其稿”。
  众所周知,麻棉织物具有手感爽,舒适透气,风格粗犷等优点,是牛仔布家族中的高档产品之一,但是由于麻纤维的刚性大,表面光滑,质硬且挺,麻棉混纺成纱后,毛羽多且长,毛茸重,纤维与纤维之间抱合力差,伸长变形小,弹性差,强力低。因此给织造带来很大的难度,主要表现为开口不清,毛羽粘连,易断头,三跳织疵多等。鉴于麻棉纱以上的特性,我们相应采取“重披覆、低渗透、小张力低伸长”的浆纱原则,一开始选用了“聚丙烯酰胺(PAAm)+干小粉”的混合浆,主要是利用其酰胺水溶性好,成膜性好,粘着力大,浆膜强度高的特性来达到良好的上浆效果,但在生产中,由于酰胺的含固量较低,仅有8%左右,且具有吸湿性过大,浆膜伸长小,弹性差,故对增强不利,同时由于不同批号之间性能不稳定,浆液粘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过多,导致浆槽浆液粘度相对较低,且不稳定,这对贴伏麻棉纱表面毛羽是极为不利的。在GTM剑杆织机相对较大张力织造过程中亦表现为经纱相互粘连而造成开口不清,三跳织疵增多,断头率高,织机平均效率一开始仅为52%左右。
因此,我们又考虑采用“PVA+干小粉”相利用PVA浆膜坚而韧的特点,来改善纱线的伸长性

能,增加纱线的强力,同时注意总结前一阶段的浆纱效果,适当增加了浆液的总固体量,提高浆槽浆液的粘度,浆液的粘度提高至8-9秒,强力较前有所提高。但是由于PVA浆膜具有“坚而韧”的特性,在浆纱分绞时,易将薄膜撕破而使毛羽增加,浆膜粗糙,纱身较硬,且落浆亦多,纱的耐磨性并没有显著改善,故织机效率并没有增加多少。而且由于完全醇解PVA在常温水中几乎不溶解,必须烧煮2.5-3小时左右,相对调浆时间较长,这对于我们公司多品种的生产,几乎天天翻改品种来说是不利的,如果调度不好,甚至影响到生产的连续性,而染浆联合机染色最好是一直不停车以免产生色差,造成损失。另外,由于PVA价格昂贵,势必增加了浆纱成本。因此,我们一直希望能有一种浆料,它既能保持PVA及PAAm的优点,又能排除PVA及PAAm的缺点,这样既能降低浆料成本,又能提高织机效率,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宜兴市军达化工厂生产的SFB型浆料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浆料,其性能比PAAm好,又具有溶解性好,浆膜成膜性好,分纱性能亦好,对麻棉纤维的粘着力大的特性。7s麻棉沙起应用SFB型浆料,以SFB型浆料全部替代PVA。上浆率为7+1%,回潮率控制为5-6%。从生产实际观察干分绞处看,落物明显比用PVA少且开口清晰,断头较少,织轴质量有提高,浆纱质量亦较理想,经试验增强率为20.86%,减伸率为29.44%,织造平均效率从50%左右提高到69.6%(由于麻棉纱的特性,织造效率相对较低于纯棉纱)。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