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你的问题我们反复研究后总认为不能给你满意的解答。但我们认为:任何染色产品只要在染色前坯布经碱煮练后,都会产生不同的毛细管效应。染色后经固色或柔软剂处理后,毛效会降低,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因为经过柔软剂处理后,柔软剂分子分布在纤维表面,起着润滑作用,降低了纤维间的摩擦系数,所以对摩擦牢度也有所提高。另外,由于纤维表面分布了一层脂肪链碳氢化合物分子,所以纤维具有一定的拒水性,因此毛效比原来要差(特别是有机硅类柔软剂,经处理后能在纤维表面产生一层皮膜)。同样经固色剂处理后,固色剂中的阳离子基团与染料的阴荷性离子结合成一种分子较大的沉淀,减少了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时由于大多数固色剂是一种高分子树脂,在烘燥过增进了染料的水洗牢度也产生一定的拒水性,所以毛效变差。但也有一定柔软剂和固色剂的分子量较大,织物经柔软或固色处理后,柔软剂或固色剂的分子仅在织物的浅表面,没有渗入纤维内部,因此仍有一定的毛效,但经起毛后织物表面因绒毛紊乱而阻碍毛细管的作用,所以毛效变差。
你在来信中介绍说,做其它颜色对毛效也有减少,就是说只要通过柔软、固色处理后毛效都会降低,只是不同颜色的产品,其毛效降低的程度有差异而己。这个道理与同样浓度、同一工艺条件处理不同颜色的产品时,其固色、柔软效果也不完全相同一样。
由于我们对你厂使用的柔软剂和固色剂的化学结构不了解,也无法证实其质量,建议使用多品种柔软剂和固色剂做小样测试。或者为保证你厂产品的质量而无法解决毛效问题时,可与生产PU革产品的工厂商量,建议该厂在PU树脂中添加快速渗透剂T。
问三:我厂在棉布丝光时,用的浓碱液是由固体烧碱和液体烧碱(丝光后冲洗下来的淡碱液)相拼的,但拼混后的浓碱液(约380g/LNaOH)经常出现浑浊不清,有时底下有结晶现象,请问这种现象是何原因产生?这种浓碱液在使用中是否会影响丝光质量?
答:一般情况下固体烧碱与液碱拼混是不会产生浑浊现象的。产生浑浊不清的现象有两种情况可能产生:其一是固体烧碱的溶化不够完全,没有及时搅拌,造成上下层浓度不匀,特别是碱液下层呈乳白色或溶化后烧碱浓度大于766g/L时(相当于50°Be),碱液中有微细的结晶,停放一段时间后,结晶下沉并相互凝集,造成大的结晶,有时下层会产生一块结晶体。其二是回收淡碱液中含杂较多。淡碱应充分苛化处理,以提高碱液的洁净度。苛化后的碱液要停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上层澄清液使用,下层杂质较多,不宜使用。
合理的拼混方法是:先将固体烧碱投入不锈钢容器中,加入软水并不断搅拌,使之溶化(应加防护,防止烧碱发热飞溅灼伤人体),停放一定时间后,搅拌均匀测其浓度,可根据回收碱的浓度合理计算浓度的配比。溶化烧碱时不宜用铁制品,因为烧碱溶化后,有时在做双氧水漂白时,要添加烧碱调整pH值,若烧碱中含有铁离子,在双氧水漂白时容易造成棉纤维的脆损。
丝光效果与碱液的洁净度有一定关系。若丝光用烧碱中含杂质过高时(如含纯碱、食盐等),会使碱液对纤维的渗透不利,会降低纤维的膨化程度而影响丝光效果。一般烧碱液中纯碱含量不大于15g/L、食盐含量不大于20g/L。有时回收碱液中存在大量棉纤维的短绒毛等。这些对丝光效果更是不利。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