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B型活性染料对竹纤维针织物染色工艺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9日

A因素的2水平所对应的实验指标之和为:

K2=y4+y5+y6=2.80+5.40+3.80=12.0,k2=K2/3=4.00

A因素的3水平所对应的实验指标之和为:

K3=y7+y8+y9=4.20+4.00+4.90=13.1,k3=K3/3=4.37

可见K3的值最大,确定为A因素的优水平。

同理,可以计算并确定B2、C2、D1分别为B、C、D因素的优水平,四个因素的优水平组合A3B2C2D1为本实验的最优组合,即B型活性染料对竹纤维的最优染色工艺条件为氯化钠的浓度15g/L,碳酸钠的浓度15g/L,染色时间30min,染色温度70℃

(2)确定因素的主次顺序

根据极差R的大小,可以判断各因素对实验指标的影响主次。本例极差R计算结果见上表,比较各R值大小,可见RD>RB>RA>RC,所以因素对实验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是D>B>A>C。即染色时间影响最大,其次是碳酸钠的浓度,而氯化钠的浓度和染色时间的影响较小。

3.2 各种工艺条件对活性染料上染竹纤维针织物的影响

根据上述正交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较优组合,现围绕各因素的最优水平讨论其各自对染色效果的影响,从而得出活性黄B-3BF对竹纤维染色过程中各工艺因素的最佳组合。

3.2.1氯化钠浓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依据正交实验得出的氯化钠浓度的优水平,改变氯化钠浓度,从而研究其最佳点。实验方案及结果参见表3,织物2g,浴比1:50。

表3 氯化钠浓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根据上表所示结果可得,氯化钠的最佳取值为12g/L。竹纤维织物染色时只有在电解质的促染作用下才能很好的上染,这是因为电解质相应增加了燃料的反应性和直接性,从而提高了上染速率和上染量,但食盐实际用量不宜过多,用量过多,K/S值不再增加,反而造成负面影响。且染料过多,染料的溶解度会严重下降,而聚集造成大量染料在纤维表层附着,降低匀染和透染效果[3]。

3.2.2碳酸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表4 碳酸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