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厂在给同一客户长期多批次发货时要注明批号和不能混用的提示;有些纱厂在生产同一品种时,没有严格的批号界限,以生产日期做为纱线的批号,这时要注明棉纱混用的最长时间范围,以免因客户不注意而发生质量事故。
4 条干不匀
条干不匀率是决定棉纱档次的首要指标,条干均匀的棉纱的织制品,其外观平整光滑,手感细腻,可染性好(色彩均匀鲜艳),可以得到较好的布面外观效果。特别是那些装饰性的轻薄织物,对棉纱条干均匀度要求极高,一般条干CV值达到2001年乌斯特公报25%的水平,即能满足高档布面质量的要求。
低档原料纺高质纱,只是体现在某些指标的改善上,而不能真正提高纱线档次,因为纱线的上色、强力、伸长等主要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纤维性能。所以依据织物用纱特性,合理选配原料,做出经济适用的纱线,是纱厂的重要研究课题。
过分强调条干,采用临界工艺容易引起锭间差异的增加,对器材的要求也高。例如条干好,但因牵伸力过大,而引起的罗拉扭振、细纱下皮圈打顿等异常因素而引起的机械波,严重影响条干值,虽然平均值有改善,但条干离散度增加,致使布面产生差异。
因细纱前皮辊和前罗拉故障等原因造成的规律性条干,对布面的危害大,细纱机应采用无机械波罗拉生产高档棉纱。
5 粗、细节
针织物对细节要求较高和机织物对粗节要求较高,只是因为织物的组织结构和纱线密度不同,粗、细节的显现机会不同而已。粗、细节是影响织造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要求是同等重要的。
长粗、长细节一般产生在前纺,在粗纱定量相同,纺不同支数的纱时,长粗、长细节的长度有较大差异,这时如果络筒工序的长粗、长细节的切疵长度设定相同的话,低支纱中的部分长粗、长细节因长度达不到设定清除长度,而不能被电子清纱器检测到,降低了纱疵清除率,客户投诉时有发生。
两批处于乌斯特公报统计值同一水平的棉纱,用户反应有好有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小疵点的数量差异,一些高档客户已经把常规指标中(IPI值)纱疵的粗度指标加严,以及考核9级有害纱疵以外的小纱疵,这都是客户根据布面质量情况制定的内控标准。另一原因就是原料性能和生产工艺的差异。
纱厂应根据粗、细节在布面的显现性和隐蔽性来确定织物面料类型对纱疵的要求,同时结合十万米纱疵分级图的纱疵分级,将面料的纱疵控制数量在十万米纱疵分级图上体现出来。
6 棉结
棉结多因加工不良和未成熟纤维,特别是病虫害棉及僵瓣棉纤维造成的。因其体积微小极易被纱、布所抱合和粘附,在整个纺织印染过程中是难以除掉的疵点。印染加工时,由于棉纤维扭缠在一起,烧毛工序中只烧布面毛,烧不掉棉纤维团。当棉纤维团附在布面上印染下水后其附着力更强,印染时它便阻隔了颜色浸透布面。印染布烘干后,由于棉结经印染后纤维内纤维素结晶区在化学染料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化,其附着力降低脱落下来,布面上便出现了无数无规律的未染色原白状小疵点,使印染布批量性降等。危害严重,损失巨大。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