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技术工艺:多组分纤维纱及高档面料的生产(下)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9日

3.7 络筒工序

      络筒工艺设计时要适当降低速度,采用较小的络筒张力,以确保特细号混纺纱的结头质量,并减少断头,减少纱的意外伸长。工艺为:S: D 180、L 3.0 ;L:D +60、L 30;T:D -50、L 35。

 

3.8 纺纱车间中的温湿度管理

      由于阳离子改性涤纶及细特涤纶对温湿度的要求比较高,其与机件、通道磨擦极易产生静电,造成“三绕”,特别是梳棉、并条、粗纱工序生产有一定的困难。为此,在梳棉、并条、粗纱工序相对湿度应采取逐步放湿工艺,不宜太高,控制在60%~65%的范围,细纱控制在55%~60%范围为宜。清花、梳棉、并条和粗纱温度在23 ℃~28 ℃,细纱温度在24 ℃~30 ℃为宜。

 

3.9 粗细节、条干不匀等纱疵及毛羽的控制

      对梳棉针布进行重点监控,遇上断针坏针弯针等都应及时更换或修复。保持通道光洁,加强各工序特别是细纱和络筒工序的吸风和清洁工作,减少飞花附入纱线。避免因熟条太烂、毛条子、圈条擦毛、集束条管入口擦毛、条筒成形紊乱不清、纱条通道毛糙磨损、半制品或纱线回潮率太低等因素而产生毛羽。

 

3.10 良好的设备基础是提高质量的关键

      盖板针布换新、锡林和道夫针布包新、粗细纱均采用新皮辊和新轴承,清洁绒套采用整体绒套、假捻器采用橡胶假捻器、保持各锭子速度的稳定,减少锭子间的速度差异等。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关键器材的管理,半制品及成纱质量提高明显,纱疵和粗细节大幅度减少。

 

3.11 成纱质量指标(见表3)

 

      表3 三异多纤混纺号细号纱的质量指标

 

      该系列纱线产品质量除纤维含量未检测外,其余技术指标均达到GB/T 398—1993《棉本色纱线》国家标准一等品以上要求。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