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粗纱
粗纱工序主要是捻系设计及解决静电带来的缠绕锭翼与挂花等问题。适当加大粗纱捻系数,控制在65以上,采用高效假捻器,避免粗纱强力低退绕细节、断头多、接头多、意外伸长等而造成的粗细节纱。粗纱定量设计要适当,随时检查绒套绒板的运转情况,保证回转率在100%,绒布要保持清洁,避免集聚回花突然掉入棉条中造成粗条堵塞喇叭口产生断条等现象。加强对粗纱通道的清洁和减少绒板花的产生,防止飞花附入而产生疵点。粗纱采用无结头操作法,即在粗纱接头或换纱时,用纸条绑住接头处作为标记,然后在细纱纺到该部位时,会自然断开,再重接头,从而减少了因粗纱接头不良而造成的长片段粗节。
粗纱工艺:湿定量3.928 g/10 m、干定量3.817 g/10 m、回潮率2.9%、重量牵伸8.30倍、机械牵伸8.38倍、捻系数65~70、罗拉隔距27 mm×33 mm、前罗拉速度320 r/min、钳口隔距4.0 mm、锭速810 r/min。
3.6 细纱
纺制号细特三异多纤混纺纱,在细纱工序上,无论是工艺、设备状态、操作质量、生产管理、车间生产环境都需要加强。需加大加压量,适中的细纱钳口隔距,降低车速,纺纱张力要适当,钢丝圈型号、锭子的保养和维修、歪斜锭子的更换、气圈形态等要正常,皮辊要经酸处理或涂料处理,加强对纤维运动控制,提高成纱条干和单纱强力,解决不出“硬头”问题,可有效减少毛羽和纱疵,保证成纱质量。
特细特纱捻度直接影响成纱的强力、耐磨、手感及细纱产、质量。因为三异纤维性能上的差异,粗纱不同,抱合力不同,如果捻系数设计不当,容易产生毛羽多、强度低、张力和耐磨性差等不足。捻度高则强力好,但手感发硬,捻度过大,不但易起辫子,而且速度慢,影响生产效率。经试验,比常规涤纶纱品种的捻度高5%左右较适合。
细纱工艺:湿定量0.980 g/100 m、干定量0.952 g/100 m、回潮率2.9%、重量牵伸40.08倍、机械牵伸41.75倍、捻系数340~350、罗拉隔距19×27 mm、前罗拉速度223 r/min、锭子速度15435 r/min、钢丝圈型号OOS 3/0、钳口隔距2.5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