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色差
4.1.1.坯布因素
若半制品精炼程度不一,漂白白度不一致,水洗不净,烘干不匀,对染浅、中色极易造成色差、色花。一般情况下,我们是2格水洗槽水洗烘干、如通特殊情况,则必须在6格水洗机上充分热洗,以防止出现一些色差、色花问题。
4.1.2.染料因素
如K型与M型染料的亲和力相差较大,拼色使用后造成前后色差:再如K一RG黄与K一BR蓝混拼后,由于二者配伍值相差较大,拼色后前后色差较大。克服办法是注意染料选用,工艺配方中的染料种类越少越好,能用一种染料达到所需要的色光是最理想的,拼色时要选用上染特性相近、亲和力相近、同类型的染料相拼。
4.1.3工艺操作因素:
轧染机的主要结构是两根均匀轧辊,工作前调好左、中、右轧余率是防止左右色差的关键。生产中要求轧余率为75%,差值不得超过2%。染槽温度最佳为25℃,温差太大,极易造成色差。染前布温要尽量低于30℃,另外,有的染料受温度影响较大,如X一3B红,温度过高,X一3B红分解加快,造成前后色差较大,对这种染料,夏天我们则用K型代替。每桶染液不得超过30分钟,如果由于其它故障停车,停车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否则底液全部放掉。
4.1.4堆置时间的长短亦是造成色差的原因之一,按工艺要求,低温活性染料需堆置3小时,高温活性染料需堆置6小时。若堆置时间不足就水洗皂煮,会造成色洗若达到所需时间或超过堆置时间,则基本不会造成色差。严格控制好液面水平,始终保持液面一致。
4.1.5.色点疵病及克服办法
(1).染料溶解因素:
活性染料染浅、中色,用尿素作助溶剂,染料轻易溶解。应该注意的是掌握好不同类型染料的化料温度:X型活性染料采用冷水或温水(不超过40℃);KN型活性染料不超过70℃,M型或K型则不超过90℃:但遇个别难溶的染料或浓度过高时,如嫩黄K6G、翠蓝KGL、艳蓝KGR等可用沸水溶解至澄清溶液,否则容易产生色点。
(2).碱剂溶解围素:
使用的碱剂是碳酸钠。它在热水条件下能较好地溶解,但内面杂质较多,需同染料一样严格过滤,以防杂质沾于布上,造成色泽不一的色点。
(3).设备清理因素:
有时候,一个班次要更换五、六种颜色,更换颜色应按先浅后深排列。这种情况下,管道、设备易清理;若遇色泽很深,浓度很大的颜色,管道清理不净,沉淀于管壁上的颗粒,沾于布上成为色点。
5.1.斑渍疵病及克服办法
(1).碱斑:
比较轻的布面已看不出,而严重的根本无法处理。如果染色,会产生深色的斑渍,成为不可挽救的残疵。通上这种情况,我们将这种布做成增白产品,不再染色。
(2).白花: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