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1): CD传统碱氧一浴法 进水→进布→加入烧碱、助剂、双氧水等→升温至95℃以上(保温45~60分)→排液→进水→热水洗→酸洗中和→冷水洗→排液 处方:30%烧碱 5%(o.w.f) 27.5双氧水 8%(o.w.f) 精练剂 3g/l 稳定剂 3 g/l 整合剂 2 g/l 浴比 1:10
工艺(2): 进水→进布→加入烧碱、助剂、双氧水等→加压升温(高温高压法) 至120℃ (保温30分)→排汽 排液→进水→ 进水洗→ 酸洗中和→冷水洗→排液 处方:30%烧碱5%(o.w.f) 27.5双氧水 8%(o.w.f) 稳定剂 3 g/l 浴比 1:10
工艺(3): 浸轧处理液 (轧余率130%) →室温密封堆置 (18h) →连续水洗 处方:27.5%双氧水 60 g/l 冷来帮 20 g/l 冷透强 6 g/l 2、白度、毛效、失重、染后色牢度之比较
备注:本文前言中曾提及低毛效在棉针织物染色中存在一定认识误区,这一观点纯属个人所见,其理论有待进一步探讨,但低毛效染色后的最终良好结果从表(1)中能说明,下面就低毛效在棉针织物上染色可行性阐明个人看法: 众所周知,影响棉纤维毛效的主要物质是果胶和棉腊物质,而果胶物质在烧碱溶液中是很容易被水解断裂后被水洗清除。
但棉蜡主要存在于棉纤维最外层的角皮层中,犹如在棉纤维的初生胞壁外添加了一层防水涂层。由数据表明,棉的吸水性并不与棉蜡的含量完全成反比。有时大部分棉蜡已被除去,如条件合适,它们又会均匀地涂布在初生胞壁外面,犹如一层连续的膜,同样会影响毛效。此时如将棉布轻轻揉搓,一旦将连续的蜡膜搓破,毛效就会显著地得到改善。而针织物染色均采用大浴比(1:8~15),染液浓度相对较低,染色起始阶段低温状态下表现为一定的缓染性,随着升温过程持续,棉蜡表面膜因受热和机械搅动而被破坏和溶解,染色也随之正常进行。
通过采用冷堆与热处理两种工艺后染色织物色牢度的实验也证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