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的多纤特细号混纺纱代表性品种和规格有:
T三叶/T阳/T细/CJ 35/20/15/30 9.8tex 多纤涤棉纱;
T三叶/T阳/T细/CJ 30/25/10/35 9.8tex 多纤涤棉纱。
1.2.2 交织物设计
织物主要用途是生产细薄型细特高密衬衫等色织服装面料。要求织物光泽好、布面光洁细腻、挺括、透气性和吸放湿性好。以高档色织面料为主,设计配色和谐的粗细条、格色织交织布。经纱选用9.7 tex特细号精梳棉纱及细特银线、紧密纺纱等原料,以确保面料的细腻、光洁和高档感,也可避免毛羽的产生;纬纱选用三异多纤色纺纱,并配以特细号精梳棉纱、银线点缀等间隔纬入。布面立体感强,悬垂性能好,柔软滑爽。代表性 交织物坯布的规格如下:
(1)CJ 9.7/(T三叶/T阳/T细/CJ 9.8+CJ 9.7)460/255 162交织物;
(2)CJ 9.7/[(T三叶/T阳/T细/CJ 9.8+CJ 9.7)+11银线]470/235 160缎彩交织物。
2 工艺流程的确定
2.1 纺纱工艺流程
(1)三叶涤纶、阳离子涤纶和细特涤纶各自成预并生条:
T三叶、T阳、T细:FA002型自动抓棉机→ FA022型多仓混棉机→FA107型豪猪开棉机→A092型+FA141型成卷机→FA201梳棉→FA302预并条半熟条。
(2)T三叶+T阳+T细半熟条+精梳棉条→FA302并条→FA415粗纱机→FA506细纱机→村田№.21C型自动络筒机。
2.2 色织交织坯布的织造流程
精梳棉纱染浆(+其它经纱)→穿综、穿筘
三异多纤组合筒子纱及其它纬纱
→织造→修验布→打包。
3 多纤纱的混纺工艺与措施
以T三叶/T阳/T细/CJ 35/20/15/30 9.8 tex混纺纱为例。
3.1 混和方式的确定
T三叶、T阳、T细三种异型涤纶纤维都单独梳理成条,选用条子混和,既可以确保成份比的准确,也可以方便车间原料管理及回花的再利用,降低成本。同时能进行更多的异型涤纶混纺纱品种花色的开发生产。
3.2 开清棉
T三叶、T阳、T细三种纤维细度都较细,且都较蓬松、长度整齐、并丝少、含杂少。在开清工序中,采用多松多梳少打少伤少落的原则。在保证开松良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损伤纤维,做到少抓勤抓,采用梳针打手,降低打手速度,以梳代打。棉卷采用压粗纱条的方法避免粘卷。要达到均匀抓取的效果,必须做到装箱要平整,保证箱面、箱底的成分一致。回花量控制在3%~4%范围,不能回用细纱的风箱花。
工艺参数:T三叶、T阳、T细涤卷湿定量365 g/m~370 g/m、涤卷湿定量360 g/m~365 g/m、回潮率T三叶0.44%、T阳0.54%、T细0.79%、 定长牙齿34T,涤卷计算长度30.6 m、 实际长度 30.2 m、伸长率-1.3%、涤卷标准带扦湿重12.35 kg±0.20 kg、涤卷湿重(净重)11.05 kg、豪猪开棉机速度480 r/min、综合打手速度922 r/min、风扇速度1200 r/min、棉卷罗拉速度12 r/min。
3.3 梳棉
T三叶、T阳、T细三种差别化纤维的细度、表面状态等性能差异较大的,三叶涤纶和细特涤纶较蓬松、抱合力小,容易因静电和细软而搓成棉结,产生纤维丝束、充塞针布,易粘卷、缠绕、损伤纤维等。纺特细号纱,对生条中的纤维伸直度、条干及棉结等要求很高。宜适当放大梳理隔距、降低剌辊速度,提高给棉板高度,采用平刀工艺,加大锡林与剌辊的线速比,确保梳理纤维从剌辊上顺利并及时转移到锡林上,减少锡林和剌辊返花,生条定量偏小为宜。
主要工艺参数:T三叶、T阳、T细涤生条湿定量 18 g/5 m~18.5 g/5 m、干定量18 g/ 5m~18.5 g/5 m、回潮率T三叶0.44%、T阳0.54%、T细0.79%、重量牵伸101倍~101.5倍、机械牵伸100.5倍~101.0倍、锡林转速为360 r/min,剌辊转速为900 r/min,道夫转速为22 r/min,盖板速度为186 mm/min,盖板~锡林隔距为0.36 mm、0.30 mm、0.25 mm、0.25 mm、0.30 mm,锡林~道夫隔距0.12 mm、剌辊~锡林0.18 mm、给棉板~剌辊隔距0.25 mm。
棉条采用分厂车间原有品种的梳棉生条进行精梳加工。
3.4 并条
先将T三叶/T阳/T细涤生条按所设计的比例预并成T三叶/T阳/T细混和半熟条,然后再与精梳棉条混和两道。采用较大的胶辊压力,防止须条在罗拉钳口下打滑,造成突发性纱疵。加强胶辊保养,用涂料或酸处理,使胶辊表面光洁、颗粒细、硬度大、耐磨,再适当降低车速,防止纤维缠绕罗拉和胶辊,选用适中的喇叭口,避免产生因条子蓬松而引起堵塞喇叭口、过大又不利于条干现象产生。罗拉隔距在不过多损伤纤维的前提下尽量偏小掌握,以利于纤维运动的稳定,加强对并条机回转绒带的清洁与检查,保证回转稳定正常,避免因运转不良而产生飞花束突然掉入棉条中产生粗节。并条工艺见表2。
表2 并条工艺
(未完待续)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