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概述
选用异形(三叶形)、异性(阳离子改性可染纤维)、异纤(细旦纤维)等三异纤维与棉为原料,开发多组分纤维纱(以下简称多纤纱)及高档面料。实现可纺性能、可染性、服用性等优势互补,具有快捷、方便使用、舒服、多样化、外观高档化等特点。通过对多种纤维混和的可纺性、混和方式、混和比例等工艺研究,解决了特细号混纺纱的生产难关,成纱条干、毛羽、强力等都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在细薄型交织面料生产中,通过多种纬纱的配用达到了新颖的效果。多纤纱及细薄型交织面料都已形成批量生产,投放市场较受欢迎。现总结出研制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及技术措施供参考。
1 多纤纱及交织坯布设计
1.1 T三叶、T阳、T细三异纤维的选用
考虑到服用舒适性及使用方便性,选用了三叶形、阳离子可染、细特三种涤纶纤维与棉花为原料进行混纺。三叶形截面纤维具有柔和、素雅、真丝般的光学特性能、截面的特殊形状,增加了纤维间的抱合力、蓬松性、硬挺性和仿麻风格,减少了合纤的蜡状态,手感更加舒适;阳离子涤纶可以使织物在染色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色泽,使布面色泽丰满,有层次感,能提高染色的深色感和鲜明性,使所染颜色更加鲜;细特涤纶可改善纱线的吸放湿性能,增加透气性和服用舒适性,T三叶、T阳、T细三异纤维的性能见表1。
1.2 多纤纱及交织坯布设计
1.2.1 特细号多纤纱
纺制多纤混纺特细特纱,纤维混纺比的确定要兼顾到三叶涤纶、细特涤纶、阳离子可染涤纶的性能特点。T三叶/T阳/T细的细度较细,可纺性及服用性等均有差异,要加入一定比例的精梳棉,T三叶含量在30%~35%,T阳含量在20%~25%,T细含量在10%~15%,精梳棉含量在30%~35%,才能才能确保产品的柔软性和吸湿透气性、服用舒适性等,也能改善成纱的强力、条干、断头、生产效率。
表1 T三叶、T阳、T细三异纤维的性能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