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染料需在一定的碱性条件下与织物纤维发生反应,如活性染料在碱性条件下与织物纤维形成化学键而固着,还原染料在碱性浴中进行还原。碱将染浴的pH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高浴比要消耗大量的碱,而像活性染料类的直接性又低,在碱性浓度较高的染浴中,会产生大量的染料水解,无法染成深色。相比之下,小浴比提高了染料的直接性,在相同碱性浓度下所消耗的碱量也小,染料的水解程度下降,有利于染深色,节省染料。
在一定温度下,100g水所能溶解染料或助剂的最大克数,为该染料和助剂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每种染料的溶解度大小都不相同,对于溶解度差的染料就不能制备浓的染液,故染深色困难。等量的染料,小浴比溶解度比大浴比大;对于溶解度相对差的染料,应考虑加入助剂,如尿素、溶解盐等,来帮助溶解。在小浴比条件下,染液的浓度较高,染料和助剂在要求的条件状态下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保证上染和固色过程顺利完成。
3.1.3 染化料的选用要求
不同类别的活性染料拼色时,浴比对色差影响较大。引起色差主要是由于影响染料的直接性而产生的,因此,小浴比条件下的活性染料拼色应更加谨慎,尽量选择上染曲线相同的进行拼色。
3.2 时间
在间歇式染色加工中,染料吸附并固着在被染织物纤维上,需要染液与被染织物在一定的时间内经过反复交换才能够完成。然而,在一定的条件下缩短染色加工时间,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避免时间过长对染色带来的不利影响。例如,弹力针织物加工时间过长,张力的持续作用会导致弹力纤维(如氨纶)的疲劳损伤。又如,加工时间过长会造成某些染料(如活性染料)的水解,降低了染料的上染率。除此之外,一些娇嫩织物表面也会因长时间的加工而出现起毛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需要染色工艺给出一个合理的加工过程时间控制。气流染色韵低浴比,具有强烈的染液与织物交换程度,即使减少一定的交换次数,也能够完成整个上染和固色过程。同时,在染料上染率较低的温度区域内实现快速升温,可缩短升温时间。
由此可见,缩短染色过程时间,必须是以技术上成熟、各项功能健全、自动化程度高的气流染色机为基础,再加严格的染色工艺程序才能够实现的。否则,可能又出现新的染色质量问题。正确制定气流染色工艺的方法是:既要考虑到低浴比为织物与染液提供了较高的交换频率,在完成整个染色过程所需的总循环次数一定时,所占用的时间要短;同时,又要注意到织物与染液在每次交换时的作用效果显著,可适当减少总交换次数。只有在兼顾两者的作用条件下,以完成染料上染织物所需总交换次数来确定时间,才是真正的染色时间,并且染色工艺总时间是缩短的。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